-
“课间一刻钟”来了?加量之余,更需治本
课间十分钟或十五分钟,去室外,在操场,静下来发呆也好,动起来也好,与小伙伴聊天也好,做游戏也好,都行,每个孩子的身心得到回血,也是社会化的重要机会,还有助于涵养质朴刚健有韧性的品性与价值观。这种阳光下的教育与成长,可能比教室内的知识教育更重要。 -
大马路广益小学的女同学丨到此的路程
跟几位同学讲对方的某某同学觉得她多么多么好。这样说着谎,心里给上帝笑眯眯地打着招呼,希望这个方法会让她们放下对彼此的厌恶或憎恨。再过一天,我课间休息时出来,看到所有女同学都坐在地上,围出了一个大圈圈,正在玩丢手帕。 -
“12个严禁”!教育部整治挤占“课间十分钟”等行为
-
01:7
公园二十分钟效应,打工人自己的大课间丨硬核唠科
在这个春光明媚又容易疲乏的季节,有一个被喻为“公园二十分钟效应”的心灵疗愈方式备受关注。这一现象指出,人们只需每天抽出二十分钟在公园等户外环境,即便不运动,也能感受到身心愉悦。这仿佛是为忙碌的打工人量身定制的“大课间”,让他们短暂逃离工作,享受大自然给予的多巴胺。实际上,这个“大课间”不一定要“Park Walk”,只要是属于自己的二十分钟时间,就能得到放松。逛超市、发呆、散步……你会选择什么方式来度过你的“大课间”呢? -
“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全国政协委员陈伟志的呼吁
在调研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的老师限制学生上厕所的次数。另外,由于老师拖堂,课间时间紧张,有的小学生憋着尿不去厕所。 在让学生课间自由活动与防止学生出现安全事故之间,更多的学校及老师宁愿选择后者,以此规避安全风险,这也是学生课间被“禁足”的关键症结所在。 对于各地自行增加的国家课程方案之外的“进课堂”任务,相关方面要建立严格的论证和审核制度,杜绝地方自行“增压”,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
“消失”的课间十分钟会还给孩子们吗?丨开年十大猜⑥
参考答案:摆脱“舆情治理”思维,才能还孩子课间十分钟 (本文首发于2023年12月28日《南方周末》新年特刊·不惑) -
老师,你为什么不让孩子课间离开教室?
提高学生课间活动的安全性,扩大课间活动空间,把部分责任从老师身上收走,将老师还给学生,才能切实让学生在课间自由奔跑。 -
消失的课间十分钟,学校何以成樊笼:“绝对安全”发生学丨快评
明明不是学校的责任,在家长的无理闹腾之下,学校自行或在上级部门的催逼之下委屈地赔了钱。这对某些心术不正或喜欢推卸责任的家长来说,是一个不好的激励,给他们创造了套利空间。而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为了避免再次出血,顺理成章的做法不就是要限制孩子的活动自由,把孩子束缚在尽可能小的活动空间,这样才能无穷逼近隔绝一切风险的“绝对安全”吗?这才是问题的根子所在。 -
课间10分钟,“圈”住了谁?
-
教育部:中小学校要确保学生课间正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