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门:“弃城”16年
十六年前, 玉门启动市政搬迁以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在中国所有资源型城市中,它是唯一以这种方式来进行“转型”的。 迁城之后,玉门曾“举全市之力”发展风电产业,然而限于种种制约,风电对该市经济总量的贡献仍十分有限,石油及相关产业目前仍是玉门经济的支柱产业。 2018年,玉门在老市区建成了铁人干部学院, “填补了西北地区干部红色教育培训的空白”。 -
黑龙江,一座资源大省的艰难救赎
中国重化工业的一路高歌,最先成就了黑龙江,但随着重化工业进入尾声、产能过剩凸显,黑龙江经济率先撞墙。自救之外,黑龙江的出路,最终指向了财税改革。资源税率长期偏低,资源型央企利润多数流向中央,是这一资源大省敢于大呼“不公平”的底气。 -
解密山西试验区
“拯救山西”将不再是一个悲情口号。获批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山西一举晋身特区行列。 -
【云南大旱 水惑】云南:在“老路”上奋力突围
向资源型工业道路转向的无奈,最终被一场世纪干旱打出原形,弊端毕现。在经济和政策禁锢的铁链被豁开一道口子后,云南被锁定多年的投资冲动似乎看到了冲破牢笼的机会。 -
沈阳:托经济危机的“福”
全球经济衰退,成了老工业基地城市、资源型城市寻求城市转型的最大契机。沈阳和大同,就是这样的例子。 -
国务院确定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近日,国务院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中央财政将给予包括此前确定的12个资源枯竭城市在内的共44个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近年,暂不再审定新的资源枯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