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时间为伴,以初心相守——毛铺·劲牌茅台镇酒业纪念坛专家品质鉴定会举办
-
02:53
互送对方进精神病院,到底谁有病?动画重现精神病诊断争议丨重现
因为一次装病“骗药”,山东淄博一名大学生被父母送进精神病院。2021年,服药三年后才确诊精神病的莫楠(化名),被父母送到淄博精神卫生中心强制住院。两年后,为了证明自己没病,莫楠陪同父母前往山东精神卫生中心“体验”,结果父母也双双确诊精神病。 精神病诊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与模糊性,可能装精神病,也可能“被精神病”。莫楠状告医院在住院期间未对他修正诊断。专家鉴定则认为,医方医疗行为不存在过错。最新的诊断不能抵消八年的“病史”,莫楠仍在收集自己“没病”的证明。 -
当“无袍法官”有了“专门知识”
环资案件有别于一般案件,“影响环境的,大多时候是一种‘物’,物是不会说话的,而且涉及专业性难题”。如果法官自己去查资料,限于知识结构,要么消耗时间,要么不准确,不具权威性。 专家证人、司法鉴定制度,都是服务于争讼双方的,各方出具的鉴定报告一般也都是对自己有利,请来的专家证人往往也是对自己有利。“这时候,有专业知识的陪审员站在中立的立场上来判断控辩双方的意见,就有必要”。 -
解码司法鉴定“国家队”:专家呼吁立法解决司法鉴定“九龙治水”
2022年6月,司法部建立了由183名专家组成的全国司法鉴定专家库,专家们都有十年以上司法鉴定经验,并参与过相关标准文件的起草工作。 一般行政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缺乏技术性问题的判别能力,而成立“国家队”相当于为每个领域构建了专家评审团队,就能对鉴定意见的核心技术性问题予以判别。 (本文首发于2023年1月19日《南方周末》) -
女子上公厕遭殴打:专家称打人者若有轻性精神障碍,仍需负刑责
案发后,打人者俞某的房间中搜出女性内衣、假发与高跟鞋。司法精神鉴定专家高北陵分析,俞某可能有恋物的心理障碍,这属于轻性的精神障碍;只有重性的精神障碍才可能减轻处罚,或不承担刑事责任。不过,仍需通过司法精神鉴定才能最终确定。 -
上海告别医疗鉴定“单轨制”:破冰之后,难题待解
“基层法院的压力太大了。”卢意光说,“手里案件积压得太多,(鉴定)没地方送了,法官苦得不得了。” 上海市医学会医鉴办有时会成为医患矛盾的爆发地。李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多年前曾有患方把医鉴办的办公室给砸了,花了好长时间装修,后来就加了铁栅栏。 中华医学会制定的鉴定规则实施已8个月,按上海多名医疗律师的说法,尚鲜有医学会鉴定专家出庭的案例。医学会出的鉴定意见书上,也仍和以前一样没有专家签名。 -
“有的编程课,一半内容是数学”:专家释疑首个学科类校外培训鉴定标准出台前后
“比如一个看似提升学习能力的课程,但里面有复习、预习,涉及内容都是考试内容。还是会划为学科类。” “学科类培训只要符合所列指标的某一项或某几项相应指标,就会被判定为学科类培训。而非学科类培训要全面符合所列指标才能判定为非学科。” -
被“终止”的精神鉴定:律师“严重干扰”,还是鉴定机构反应过度
司法精神鉴定专家纪术茂:在我做过的两千多起精神鉴定案例中,曾发生过被害人家属出于对精神鉴定结果不满而威胁鉴定人的事情,但因律师干扰导致鉴定做不成的情况,还从没遇到过。 司法精神鉴定专家高北陵:目前大部分司法精神鉴定机构是在做“亏本生意”,加上有风险、嫌麻烦,因此都不愿意做,“能推就推”。但也有个别鉴定机构“来者不拒”,一年能做两千多例。 (本文首发于2020年6月18日《南方周末》) -
法官的烦恼:医疗鉴定专家拒不出庭咋办
在一些地方的医疗纠纷案件中,医学会的鉴定人不出庭甚至成为惯例,对此,司法行政机关管不到,法院也完全无能为力。 -
豪车撞出精神鉴定信任危机
南京“6·20”车祸,司法机关为嫌疑人启动精神鉴定并鉴定有精神病。与不少公众认为王季进借助精神鉴定逃避惩罚的观点相反,业内有多名专家认为,王季进的实际病情可能比“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