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粮食出口世界第一、农民人均GDP8.5万美元:美国农业强在哪里?
机械化、连片的土地,使得美国农业形成了农场主种植的形式。这些农场以小型家庭农场为主,机械化程度非常高,生产规模比较大。统计数字显示,虽然只有260万农业人口,但有多达220万个农场,这些农场面积加起来有373万平方公里。这就意味着,美国农民人均耕地将近2145亩。 -
83分钟10个提问:疫情后的第一场“面对面”的总理记者会这样开
“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目标是什么?”这是继2012年以后,境内媒体首次获得首问机会。 “绝大部分老百姓不会天天盯着看GDP增长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是住房、就业、收入、教育、就医、生态环境等身边具体事。”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 -
南周对话芜湖市市长宁波:畅聊早餐会上,总能收获好点子
2022年,芜湖市全年GDP增长4.1%,总量继续稳居安徽省16个地级市第二位,仅次于省会合肥。 “芜湖是一个产业之城,我们正围绕优势产业加快促进集群形成,近年来招引和培育的大项目、好项目屡创新高,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我们举办‘畅聊早餐会’的初衷,是搭建一个亲清政商关系的平台,在一种开放、轻松的环境下,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周邀请6名左右的社会各界人士吃早餐,边吃边聊。” -
民营经济占比最高,“尖子生”福建GDP增速并列全国第一
近5年来,民营经济占福建省GDP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左右。与同处东部沿海地区的几个省份相比,福建省GDP中民营经济的占比最高。 福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答卷。但不可忽视的是,虽然福建经济在持续进步,但和排名全国前三的省份的差距一直在扩大,福建省内区域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格局也已逐渐固化。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9日《南方周末》) -
时隔两年,为何再提“稳增长”?
“三稳目标指明了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点,2022年经济发展增速与目标增速间存在差距,因而在2023年,稳增长是首要目标,进而通过稳增长带动稳就业。” 21世纪初,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周黎安发现,地方官员介绍辖区情况时,热衷于引用当地GDP和相关经济指标在省内或市内的排名。“中国是世界范围内唯一发布国家、省、市、县四级GDP统计的国家。”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和同事设计了一套基于微观数据的出口质量测量方法。根据这套方法,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至2012年,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提升了30%;从2012年至2022年,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又提升了25%。 “我们的确摆脱了对单一年份GDP增速的关注,有更多精力聚焦长期增长。”张南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外界都是近两年注意到我们的增速,但如今的产出大多是五年前打下的基础。”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9日《南方周末》) -
调研“天价彩礼”十五年,学者靳小怡的观察与解法
对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和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彩礼减去嫁妆费用的“净彩礼支出”在1984-1999年间增长了30.32%,而在1999-2013年增长了471.57%,后者的年均增长率高达13.26%,远远超出同期GDP增速。 “从公共治理的角度说,要治理天价彩礼,说到根上还是要提高女性的地位,要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
南周对话泉州市市长蔡战胜:“网红城市”的民营经济和文旅经济
在泉州,民营经济贡献了72%的税收、83%的GDP、90%的技术创新成果、92%的城镇就业、97%的企业数量,民营经济占比在全国24个万亿GDP城市中最高。 “民营经济是泉州发展的特色所在、活力所在、优势所在,也是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希望所在。” 2021年泉州申遗成功。在此基础上,泉州正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努力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 -
2023年GDP增5%左右,如何稳中求进?丨报告解读
消费会是2023年经济复苏的主力,房地产的作用至关重要。 “尤其是科技发展、乡村振兴、基建拉动、城市更新、实体经济值得重点发力。” -
31省份GDP成绩单:中部崛起,新旧能源大省增速领跑
“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20%的液晶显示屏在安徽制造。” 福建传统的制造业在泉州,宁德快速发展意味着福建产业结构在发生变化。 云南产业投资首次超过房地产与交通投资之和,其中,能源工业投资增长79.8%。 (本文首发于2023年2月9日《南方周末》) -
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到底高不高,还有增长空间吗?
从规模上看,2021年中国汽车类零售额达4.4万亿元,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9%。汽车产业约占中国GDP的10%。从产业链角度看,汽车产业链长,产业规模大,涉及了几乎所有人类已知工业制造类别。 -
国家统计局:2022年GDP同比增长3%
-
阿根廷政府为何不受梅西待见?深陷庇隆主义,“骚操作”不断
阿根廷今年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了92%,预计12月将超过 100%,这也是30年来最高的通货膨胀率。而去年的通胀率就高达50%,2020年则为40%。 与高通胀伴随的,并不是经济的高速增长。相反,事实上,阿根廷今天的经济几乎还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2011年,阿根廷GDP是5301.63亿美元,而2021年却只有4914.93亿美元。随着人口的增加,阿根廷的人均GDP以及生活水平,可以说是肉眼可见的衰退。 -
国家统计局: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0%
-
青年群体如何走出“摩擦性失业困境”?
疫情前中国的消费对GDP贡献很高,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服务业是青年就业的主要方向。 以工代赈自古就有,现在一般会在失业率较高的情况下采取这一政策,由政府提供政策性岗位来解决就业问题。 -
日本老龄危机:老年失踪人口年超1.7万,养老金系统长期亏空
超老龄社会以及痴呆症高发也给国家带来另一个潜在危机。目前,日本的养老金体系已经长期处于亏空状态,2020年政府债务占GDP比重高达234.6%,远高于发达国家60%的警戒线。 -
2022年GDP增5.5%,“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丨报告解读
要实现5.5%的增速目标,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提高财政赤字,增加总需求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2021年财政实际支出低于财政预算,2021年结余资金调至2022年使用,2022年实际赤字率高于2021年。 -
珠三角经济迈上新台阶:2021年GDP合计突破10万亿 整体就业人口持续增长
-
国家统计局:2021年中国GDP同比增长8.1%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 -
土耳其里拉坐“过山车”, “强人经济学”能否救场?
埃尔多安领导的土耳其一度创造了“经济奇迹”,实现了该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从4000美元到1万美元的跨越,仿佛一只脚已经踏上了发达国家的门槛。 2011年,埃尔多安曾公开许诺:在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的2023年,将达到2.5万美元,让土耳其进入世界十大经济体之列。如今,距离2023年只剩一年,土耳其的人均GDP仅为8500美元。 “土耳其存在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西部伊斯坦布尔是经济中心,对国际资本异常敏感;而政治中心安卡拉和东部其他省份属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中小企业居多,他们更依赖政府借贷维持现金流和商品运转。” (本文首发于2022年1月6日《南方周末》) -
“绿水青山”量化为“金山银山”,现在流行这么算
GEP弥补了GDP“无法反映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成本”的短板,并有望成为地方政府的新“指挥棒”,考核官员的“生态政绩”。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的四难问题。自然资本核算的国家级技术规范有望在年内出台。 有些地方政府对GEP的理解还存在一些误区,例如,像GDP一样把各地的GEP横向比较,或把GEP跟GDP相加。“海南和新疆的区位面积、生态系统、气候类型都不一样,为什么要去比较(两地的GEP)?”郑华称,在很多时候,GEP只有“自己跟自己比”时才是有意义的。 (本文首发于2021年10月28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