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原大造林”样本调查 树坑里的循环死亡

2012年,北京几乎把全城所有苗木都拿来用,但也只解决了一半需求,其余的只能从山东、河北、山西、内蒙古寻找,甚至当柴烧的苗都用上了。“不管长得好不好,反正完成任务了,一宣传皆大欢喜。”

责任编辑:何海宁 助理编辑 袁端端

北京森林现状。 (何籽/图)

2012年,北京几乎把全城所有苗木都拿来用,但也只解决了一半需求,其余的只能从山东、河北、山西、内蒙古寻找,甚至当柴烧的苗都用上了。“不管长得好不好,反正完成任务了,一宣传皆大欢喜。”

2014年7月15日,北京朝阳区崔各庄乡北皋。

紧挨马路的是一片参差不齐的油松,记者数了一下,在这片不到1亩的地上,共有约80株油松,至少有10株部分枯黄,6株完全枯死。

这已经是平原地区造林工程的第三年,而这里也仅是无数个造林点中的一个。

这项被称为北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平原绿化工程,预计总投入300亿元以上,四年内将造林100万亩。然而,在大刀阔斧绘就造林数字的同时,造林质量存在不少问题。

从2013年6月至今,记者和环保组织自然大学森林项目的数名志愿者先后走访了北京6个区县的7个造林点,逐片观察并记录问题,发现存在苗木存活率偏低、成片单一种植等缺陷。

“无论怎么浇水,就是活不了”

崔各庄乡这处造林点的现状,只是一年前问题的延续。

一年前的6月13日,记者初次到此调查。马路西北角立着“朝阳青年林”石碑,提醒这里是一处重要的造林点,2012年北京平原造林工程启动时还曾被媒体报道。

根据地方园林部门提供的信息,这是一片约300亩的土地,分布在马路两侧,有油松、国槐、悬铃木等多种乔木,以及珍珠梅、金银木、榆叶梅等少量灌木。

在2013年的调查中,油松最让人担忧。以路口西南角总计约80棵油松为观察样本,自然大学森林项目负责人杨恒和记者统计发现,至少有25棵已从树梢开始枯黄,6棵已完全枯死;再往西走,另一片油松枯黄率高达80%,可能是枯萎或换叶。在路北面的油松同样有不少已枯死。判断油松是否成活的重要指标是新叶,根据整体估算,长出新叶的不到五分之一。

在样本观察中,调查人员均采用如上“挨片数”方式,小片林子逐棵数,大片林子则根据排列相乘的估算办法。此外还测量了行间距以及大小苗子的树干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