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全球气候博弈】中国的角色

评价一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综合实力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污染型的经济,这表明你没有竞争力,不合潮流,对外对内都不好,要把这顶帽子甩出去。
今天我们说我们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跑冒滴漏、高污染、高排放,情有可原。再过20年,我们还能这么说吗?中国要利用气候变化这场国际博弈,促进提高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中国的富强,应是一种积善成德、施惠于人的力量

    中国在气候变化这场国际博弈中,从最初的规则制定就参与,而且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当年中国积极参加并发挥影响的,是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确立“共同但有区别”这样一个基本原则已由各方接受,成为国际环境问题的一个准则,我认为这是一个重大胜利。这是中国,也是整个发展中国家的立场。这是老一辈谈判家们给我们留下的遗产。
    《京都议定书》你要不去谈判,就跟发达国家一起减排了,那样可能我们的发展空间、环境容量资源、应该去要而且能得到的利益都会没有。《京都议定书》谈得特别好,一方面让发达国家去减排,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有清洁发展机制,总体说对发展中国家非常有利。这都是经过艰苦斗争争取来的。
    当然这种事情到底能持续多久,又取决于第二轮博弈。国家形势的变化,实力的变化,整个气候变化形势的变化,这些都将对这轮博弈产生影响。谈判者的任务就是要及时分析这些情势的变化,根据国家的大政方针,制定出一套最有利于国家利益的谈判方案,而且实现它。
    谈判的主动权不仅是谈判谈出来的,谈判者背后依托的更是国家的实力,国家的政策和战略,这是你主动权的来源。如果国家大政方针有问题,再怎么谈,也不会有主动。
    气候政策谈判从1990年开始,现在的中国跟那时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个时候我们一味地强调我得发展我得排放,我不能承诺,当时国际气候谈判圈里称中国是Mr.NO。从历史的眼光看,我们也应该这样,这样的立场一点错误都没有,也符合把国家利益最大化这个目标,给国家争取发展空间。
    但是斗转星移,十七八年过去了,从《京都议定书》的通过到现在也已经10年了,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承受的国际压力越来越大,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研究成果也进一步证实气候变化的严重性,但是最大的变化我认为就是中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中国在审视气候变化战略的时候,更看重国内战略。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这些提法由来已久,并不是说以前不倡导。“九五”期间就谈到两个转变,其中之一就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那时中国也在搞绿色跨世纪计划、治理淮河等等,也很热闹。本质上今天的政策是当年政策的延伸,变是变在程度和重点上。
    今天强调科学发展观、资源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强调的程度是史无前例的。但这也不是空穴来风,标新立异,是有深刻的客观背景的。主要是“十五”期间遇到了非常强烈的资源约束,另外中国进入一个我说的高资源、高能源消耗的发展阶段。十年前我们也在修路盖房子,但都没有今天多。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科学发展观等这一系列主张,已经成为中国当今发展战略的主旋律。
    这个变化势必然影响到气候变化政策。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一些基本的观点、立场没有也不必改变,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把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和国内的环境问题结合起来,这些在今天强调得要更多更突出。
    然而,我以为中国气候变化政策的目标恐怕要有个变化,原有的政策目标依然还存在,包括为中国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保护中国的国际形象、支持国际正义、尽可能保护气候等,但有一点过去很少提及,那就是要用气候变化这场国际博弈,促进提高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这也应该成为气候变化政策的多目标之一。
    评价一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综合实力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污染型的经济,这表明你没有竞争力,不合潮流,对外对内都不好,要把这顶帽子甩出去。如果真能通过这场国际博弈,让中国经济在二三十年后变成一个更清洁的低碳经济,对应的技术我们也掌握了很多,到那时中国的经济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今天我们说我们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跑冒滴漏,高污染,高排放,情有可原。再过20年,我们还能这么说吗?但现在有这样一个风险,如果我们不努力,不掌握这样的技术,尽管经济总量上去了,但经济性质还是低档次的。国际上的趋势是采纳清洁的技术,无论是电厂还是化工产品,如果到时候我们生产的这些产品没有采纳清洁技术,很有可能出口受阻,那时还得去学习引进别人的技术,还是没有竞争力,还是不行。
    这是一个我们要思考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中国面向世界还有一个更高的战略考虑。中国发展方向是要跟世界更和谐地相处、融于世界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扮演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角色。实际这里面有一个更深的价值观的含义:假如中国真正富强了,应该是一种积善成德、施惠于人的力量。
    这事关一个大国以一种什么姿态出现在世界民族之林。其实中国还没怎么着呢,就让世界很恐慌了。中国提和谐世界,这很聪明。不管出于功利还是道义,一个国家还是要讲德,讲价值观,你的价值观是不是有吸引力,是不是让别人向往,这是一个国家能不能崛起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本报记者邓瑾采访整理)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