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一个被取、用的名字
为什么会出现人人知道孙中山,孙文本名却隐没不彰的情况呢?“孙中山”三字又从何而来,为何孙本人不愿使用,别人却都在使用孙中山这个名字呢?说起来,这里有几个故事。
责任编辑:刘小磊
为什么会出现人人知道孙中山,孙文本名却隐没不彰的情况呢?“孙中山”三字又从何而来,为何孙本人不愿使用,别人却都在使用孙中山这个名字呢?说起来,这里有几个故事。
这个标题,读者可能会认为不通、怪诞。事实上,确实有点不好理解,中国人,只要有些知识,谁不知道孙中山,怎么还说什么“一个被取、用的名字”?孙中山这个名字,谁取、谁用呀?取、用什么呀?是的,这是个疑问,本文就是做这个释疑的功夫。
孙中山是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谱名德明,幼名帝象,稍长取名文,字日新(后易为粤语同音之逸仙)。从事革命流亡日本时,为秘密活动安全起见,在日本曾使用中山樵、高野长雄、中山二郎、吴仲这些假姓名。中山、高野用得多些。孙中山在正式公文签名用孙文(印鉴亦仅有“孙文之印”);对家人亲属用德明、科父(对离异后的卢夫人);对西人通用孙逸仙(Sun Yat-sen)。他在写信时,1910年署名使用过中山(与西人通信使用的中山,不是用日文假名英译Nakayama,而是用汉语英译Chung San)。从未使用“孙中山”三字联署。1911年以后,其本人对中山二字亦未见使用。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人人知道的孙中山,孙文本名却隐没不彰的情况呢?“孙中山”三字又从何而来,为何孙本人不愿使用,别人却都在使用孙中山这个名字呢?说起来,这里有几个故事。
1897年8月16日,孙中山从伦敦经北美东返抵达横滨。他在日本与浪人宫崎寅藏(滔天)、平山周、可儿长一三人结识后,于9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