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丁堡艺术节的教育意义

最近几年,爱丁堡艺术节逐渐成为全球艺术爱好者的朝圣地,这个持续几个月的艺术节,从以前的阳春白雪高冷范,到现在包罗万有百花齐放,几乎是最好的艺术教育范本。

说起现代戏剧文化和戏剧教育,爱丁堡艺术节是不能绕开的一道洪流。爱丁堡艺术节创立于1947年,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艺术节,所邀请的参展对象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各领域中的顶尖人士以及深具潜力的新秀,也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具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艺术节之一。她是名符其实的艺术节,并不承担任何教育意义,但实际上爱丁堡艺术节给全世界的戏剧艺术圈带来的影响至巨。

爱丁堡,让艺术倾巢而出

艺术节开始前一天晚上,在爱丁堡城堡门前的广场上会举行著名的Military Tattoo的表演,在这个表演上,你可以观赏到各个国家军乐团的不同演奏风格。中国的军乐团曾参加了2004年的表演,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军乐队的宏大气势,苏格兰风笛的独特旋律,世界各国乐队和舞蹈队的助兴,再加上民族服装或超前的奇装异服,构成一个色彩纷呈的狂欢场面。

来自世界各地的一流文艺团体在艺术节期间会奉上最前沿、最先锋的演出。国际艺术节、军乐队分列式、爵士艺术节、国际电影节、书展等节目令人应接不暇。

整个八月,走在爱丁堡著名的Royal Mile上,映入眼帘的到处是汹涌的人潮和怪异的装扮,三步一小唱、五步一大舞的人流,或打鼓、或耍宝、或演戏、或高歌,到处是演出。演员、舞者、导演、音乐家、街头艺人。趁着艺术节的热潮,爱丁堡的众多艺廊也不再只做静态展示,而是让艺术精品倾巢而出。

爱丁堡戏剧节从1947年首次启动。二次大战期间,欧陆艺术家面临空前浩劫,英国格莱德堡歌剧(Glyndebourne Opera)经理Rudolf Bing,许多当时英国艺术界知名人士群聚伦敦,谈到艺术家在战争期间所面临的困境,兴起在英国本土找一个未受战争破坏的地方办艺术节的念头,冀望重新为欧洲艺术家找到一个可以互相交流的舞台,甚至创造一个可与奥地利萨尔斯堡与德国白莱特音乐季相比美的节庆。经过3年筹划,终于在1947年举办了第一届爱丁堡国际艺术节。

当时全欧最富盛名的一批音乐家及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都在首届艺术节齐聚到爱丁堡,可说是相当成功的音乐季。可当时其它小型表演团体,却在来到这城市之后被拒于表演大堂之外,于是有8家剧院愤而另组一个艺术节,即边缘艺术节(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50年来,该组织相当争气地由一个被视为锦上添花的角色,跃身节庆要角。1950年起,军乐游行加入,往后,又有国际电影节、爵士与蓝调音乐节、书展等,而国际艺术节也由原来强调主题音乐性,走向融和戏剧、舞蹈与平面艺术的多元综合艺术节。

发展到今天,为了满足艺术节的要求,爱丁堡2000多个剧场均会提早四个月进行筹备,一些公共建筑也会改造成剧场,整个戏剧节的规模庞大、场面壮观、氛围浓厚。

戏剧成功的教育基础

为什么英国的戏剧如此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英国戏剧传统的修养非常深厚。并不是因为莎士比亚的出现才导致了英国戏剧深厚传统的发展,而是因为英国戏剧沉淀了文化的传统与土壤,才产生了莎士比亚。比如伦敦西区,就是16、17世纪从小规模发展到如今世界戏剧的中心,与纽约百老汇齐名。在那里大概有47家剧场,100个剧团。如果说爱丁堡戏剧节是一个月的“戏剧狂欢”,那么伦敦西区则是“永远的戏剧节”。

正是由于英国戏剧传统的深厚滋养,才造就了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演员。也正是由于其戏剧文学滋养的深厚,才产生了英国语言的表情达意。

戏剧与电影不同,电影力图讲好故事,才能吸引观众。可是一散场,电影留下的只剩一片白幕。而戏剧则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没有了活人,也就没有了戏剧。因此,戏剧艺术是可以改造生活的。而在中国长期的艺术教育中,美育教育相对缺乏。要兴艺术,兴文化,才能真正实现让戏剧艺术改造生活。

英国人表情达意的能力很强,因为他们在小学、中学都有戏剧课。那里群众演员的整体表演水平与大牌明星的区别不是很大。因此,中国这一方面的教育相对缺乏,如果从小能够接收到相应的艺粹教育,就能更好地表情达意,展现出中国形象。因此,从戏剧教育做起,可以让更多人知道艺术教育的不可或缺。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