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垃圾分类试点四年:太天真、不理解、被砸了环保站“孤岛”

四年前,一对台湾夫妇在东莞的小区设立了一个垃圾分类的环保站,相信“这是大家的环保站”;四年后,他们觉得自己太“天真”。

责任编辑:何海宁 助理编辑 刘文慧

 

嵇大昕为住户配了一百多把钥匙,但四年来,来环保站自己动手分类垃圾的只有两户。 (CFP/图)

四年前,一对台湾夫妇在东莞的小区设立了一个垃圾分类的环保站,相信“这是大家的环保站”;四年后,他们觉得自己太“天真”。

嵇大昕为住户配了一百多把钥匙,但四年来,来环保站自己动手分类垃圾的只有两户。台湾垃圾分类的成功经验一一失效,更多的住户只是把垃圾放到环保站门口,转身就走。

“有的住户不理解垃圾分类,会用鄙视的眼神看着我们,说‘没钱,收垃圾’。小区里带孩子的老人看到小孩往环保站跑,也会喊住他们:‘别去,那里脏’。”

谁也没想到,世纪城环保站会被砸,三处地方被写上“垃圾”二字。

这是一个民间自设的垃圾分类站点。四年前,由在东莞设厂的台湾夫妇嵇大昕和谢仁贞在自家小区建立,一间小房,约5平米。“当初信心满满,只想着带动业主们来做垃圾分类。”谢仁贞说。

2000年,北上广等8座城市成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但国内城市真正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展开对应试点工作,则要到2011年前后——这一年,台北做到生活垃圾零掩埋,分类被证实对垃圾减量是卓有成效的。台北的成功,令大陆城市看到希望。

2011年6月29日,广东东莞市正式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世纪城环保站正是在一个试点小区里诞生。它的艰难生存,正是大陆城市垃圾分类推广的尴尬缩影。

最初的“天真”

2015年1月16日早上,谢仁贞像往常一样来到环保站,却发现摆在门口的废品被砸了,地上满是玻璃、陶瓷碎片,门和墙上三处地方被涂上“垃圾”二字。2月3日,嵇大昕发现有业主向住户发放了公开信,反对环保站:“如果孩子们成天与垃圾为伍,鸡窝里能飞出金凤凰吗?”

“当初建立环保站是一种蠢……”谢仁贞最终没说出“愚蠢”二字,改口道,“天真和冲动吧。”60岁的谢仁贞谈起这件事,双唇不时抿紧,“环保站再这样做下去,没有意义”。

这件“没有意义”的事,他们已做了4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