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鬼片瑞士导演的真实与虚构

想拍鬼故事的董特宁,曾是瑞士的“主旋律”导演,2013年他接受瑞士电视台的邀请,导演了瑞士电视剧版的《建国大业》——《瑞士》。

责任编辑:李晓婷 李宏宇

董特宁对他的中国纪录片并不满意:预算有限,他一人身兼导演、剧本、摄影,行程也压缩到12天内,其中一半时间花在了路上,在每个城市的实际拍摄时间只有1天。 (董特宁供图/图)

瑞士导演董特宁(本名多米尼克·奥瑟宁·吉拉德)计划2015年拍一部中国的鬼片,纯商业操作,“找中国的电影公司,面向中国的院线观众”。

董特宁曾以惊悚片导演的身份闻名好莱坞。据《好莱坞报道》杂志的数据,1989年他执导的《月光光心慌慌5》全球净赚5600万美元。

想拍鬼故事的董特宁,曾是瑞士的“主旋律”导演,2013年他接受瑞士电视台的邀请,导演了瑞士电视剧版的《建国大业》——《瑞士》。

2014年,他又接受央视的委托,拍了一部分为十集、每集五分钟的纪录短片《中国印象》。这部原本是要拍给瑞士人看的纪录片,几经压缩、删改,最终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

2015年3月28日,广州289艺术园区放映了董特宁导演的《亨利·杜南:十字上的红》。从3月起,董特宁带着他的这部电影去了中国的6个城市。一方面,他想让更多的人看到他的电影,另一个心愿,是希望能尽快找到对他的鬼片感兴趣的人,尽快找到投资。

“在瑞士,人们对国家英雄并不感兴趣”

《亨利·杜南:十字上的红》被认为是一部很不瑞士的电影,却创造了瑞士电影的票房奇迹。

通常,“瑞士本土导演比较擅长细腻的情感故事,比较缓慢、温柔,主题比较个人化。”董特宁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除了这类电影,瑞士电影观众还爱看纪录片——2012年瑞士纪录片《采得百花成蜜后》国内观影人数过10万,是狭小的瑞士电影市场最卖座的电影之一。

《亨利·杜南:十字上的红》既非个人化的情感故事,也非纪录片,但在各电视台播出至今,观影人次达到2.5亿,拍摄前就有18个国家购买了版权;上映时,这个数字增加到60个。

亨利·杜南是“国际红十字会之父”,1905年获得首届诺贝尔和平奖。但是一百多年来,他的故事很少被搬上银幕。

“在瑞士,人们对国家英雄并不感兴趣。”董特宁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以国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Irene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