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码】说理文体就该大行其道

我们要留给下一代什么样的语言环境?告别非理性话语,让说理成为明亮的对话!

责任编辑:蔡军剑

我们要留给下一代什么样的语言环境?告别非理性话语,让说理成为明亮的对话!

近读丁晓原先生《媒体生态与现代散文》一书,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讨论中国早期报章说理文体的部分。对此贡献最著、最为人称道的是梁启超的“新文体”,又称“报章体”(语出谭嗣同)“时务文体”“新民体”(与梁启超所办刊物有关)。

现代公共说理需要有相应的写作形式,这种形式不是由文化传统自然而然传承给后人的,而是一种写作者(当然不是一个人)自觉创造的成果。“新文体”与今天报章说理应有的标准是有距离的,但其形成标志着现代说理的理念开始在中国撒下了成长发展的种子。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陈述了他的“新文体”:“启超夙不喜桐城派古文,幼年为文,学晚汉魏晋,颇尚矜炼。至是自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