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世间再无李春城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全文给网友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细节。读者在文章后面留言说:“好希望领导们都有鼻窦炎,这样就没有雾霾了。”

李春城给成都留下鲜明的个性施政印记,他刚到成都,就展现了铁腕的一面。 (南方周末资料图)

在稿子中提到,李春城因为有鼻窦炎,对于空气质量甚为敏感,在位时候,极端重视生态环境。彼时尚无“雾霾”一说,而成都在李卸任之后,空气质量明显变差了。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全文给网友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细节。读者在文章后面留言说:“好希望领导们都有鼻窦炎,这样就没有雾霾了。”

“知道”(微信号:nz_zhidao)带你跟随南周记者脚步走近李春城。

决定写李春城,是部门会议结束后的那个晚上。红军老师、会群老师和其他社会新闻部的同事,聚在一起聊选题。我刚从一个信源处得知,李春城纪检调查已结束,即将移送司法。当晚,我提议,以李春城为切入口,写写四川。众皆以为然。4月23日,我动车赴成都。

如何下手?写人还是写事?

在我们写李春城之前,关于李的报道很多,但质量普遍不高。老东家财新传媒的几篇稿子是为数不多的有“硬货”的报道。那篇名为《李春城的“圈内人”》的稿子,指出李落马源自老干部的举报,事涉成都北郊的五龙山项目。此后所有关于李的报道,皆沿袭了这一口径。

初抵成都,我面临艰难选择:写人还是写事?按照我此前的新闻训练,写高官落马,无外乎两种套路,一种是写其人,所谓“将官员还原成一个活生生的人”,说白了就是写八卦;另一种是写其涉案情况,贪腐内情。我的老东家财新传媒几乎只写后一种情况,即高官贪腐的硬调查。我在财新得到的经验是:一个官员落马,报道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其刚刚落马时候,信源往往是举报人,后期是审判之后,信源常常是律师,极少情况下也有法官和检察官。

抵达成都之时,我恰巧面临着一个尴尬的时段:李春城刚刚落马的2012年12月,民间举报人、坊间传闻之类的,我没有赶上,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