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惊险一跌汇改新政:发现人民币的价格

从汇改之后一周的人民币汇率走势来看,货币当局有效防止了政策出台之初市场汇率“超预期调整”的出现,但真正的市场化“均衡价格”,仍有待于市场各方在不断磨合中去发现。

责任编辑:舒眉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15年8月13日,香港,街头的一处外币兑换交易所。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大幅下调,引起市场各方强烈关注。 (东方IC/图)

更加透明的市场预期管理以及堪称精细的市场波动调控,是此轮汇改政策的最大特征。

从汇改之后一周的人民币汇率走势来看,货币当局有效防止了政策出台之初市场汇率“超预期调整”的出现,但真正的市场化“均衡价格”,仍有待于市场各方在不断磨合中去发现。

贬值?不,是“新政”!

相比起外汇交易市场中惊心动魄的价格博弈,此轮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变革背后的制度意义,才是真正“划时代的里程碑事件”。

2015年8月11日上午,中国央行突然在外汇交易开盘前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较前一日下调1136个基点,相当于贬值1.86%。

简短的消息瞬间令昏昏欲睡的夏季国际外汇市场陷入慌乱:意外的不仅是国际投资者,就连熟悉国内金融改革节奏的资深研究人士也大吃一惊。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坦承,在前两周拜访客户时还认为由于股市和汇率两个高杠杆“马蜂窝”相互影响,人民币汇率短期贬值可能性不大,“结果(被)打脸”。

“在经济乌云不断积聚的时候,中国货币当局是否禁不住诱惑,按下了那个自2008年以来所有其他主要经济体都使用过的逃跑按钮?”Fulcrum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加文·戴维斯的这个疑问,也是全球央行行长和金融机构掌舵者们所急待解答的。

不过,汇率中间价下调12分钟后,中国央行发布声明,称此次中间价下调并非简单的汇率走势变化,而是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的结果。

所谓人民币中间价,是人民币市场价格的参考标准,而每天人民币的价格围绕着人民币中间价的2%上下浮动。

与10年前人民币汇改启动后一贯推行的放宽汇率浮动区间的改革举措不同,央行这一次将目标锁定在人民币中间价的定价机制上。

“中间价是决定今天汇率升贬上限的一个锚,现在看来这个锚它浮动了。”在8月12日的人民币汇率专题电话会议上,招商证券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这样向与会者解释。

在中国央行长期宣称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下,汇率“锚”的浮动并不奇怪,但此次浮动的方式不同于与往:央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而是变成了汇率市场参与者。

外汇市场中曾有个形象的段子形容过去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上人民币汇率好比是宠物狗,汇率波幅是牵狗的绳套,由央行所设定的人民币中间价才是“狗的主人”。

按照这一比喻,中国央行过去数次放宽汇率波幅的改革措施,只是把“牵狗的绳套”放长了一节又一节,市场汇率依然只能围绕着中间价进行有限波动。

但在新的市场机制下,央行不能仅靠绳套来强迫“汇率狗”围绕着自己所定下的中间价转圈,而是必须更多地利用真金白银的市场交易“引诱”市场化汇率向自己所期望的均衡价格区间靠拢。

一位央行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这次主动调低人民币汇率,是一场‘经济战’。”

“近年来,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等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有意无意的狙击,人民币此举,可视为一次‘对等的还击’。整体而言,这次主动的贬值,对中国经济,是‘利大于弊’。&rdquo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