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环境应急战三十天修复天津港

在追查爆炸事故之余,天津港还有另一个战场:环境应急与修复战。最高峰时,爆炸点方圆5公里范围内,聚集着上千名环境应急人员。

责任编辑:何海宁 助理编辑 刘文慧 实习生 邵启月 杨凯奇 唐欢

2015年9月7日,天津港七号门前,施工人员已搭起脚手架,开始对受损建筑进行修缮,对破损严重区域进行拆除维修。 (CFP/图)

2014年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订之后,国家级环境应急预案第一次启动。

此次处置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代价,以风险防控为核心的常态化管理亟待建立。

在追查爆炸事故之余,天津港还有另一个战场:环境应急与修复战。最高峰时,爆炸点方圆5公里范围内,聚集着上千名环境应急人员。

这亦是中国环境应急力量的大阅兵。与十年前震惊国人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相比,参与者的一大感受是:从仓促走向从容。

天津港的那两声爆炸已经过了一个月。

作为中国北方第一大港口,挂着“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禁止通行”标识的天津港依旧繁忙。为了给事故清理车辆留出通道,多条道路禁行,来来往往的集装箱车辆在宽阔的泰达大道上挤成了一列“火车”。

扭曲的集装箱残体和破损的门窗还会勾起人们的回忆,而在周遭的环境中,爆炸泄漏的剧毒品氰化钠则是看不到的恐惧。它们可能会循着空气、水体和土壤,不断蔓延。在潮湿空气中,这些白灰色粉末会缓慢发出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在水中,它们像盐巴一样极易溶解,继而渗入土壤甚至地下水。

这是2014年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订之后,国家级环境应急预案第一次启动。700吨氰化物被确定有500吨遗留于现场,如此巨量剧毒物,这也是中国环境应急队伍遇到的罕见挑战。

上千名环境应急人员,各地驰援的环保企业,上百个监测点位,24小时捕捉氰化物的踪影。2015年9月7日,天津市环保局网站刊文:“截至目前,没有发生环境污染问题,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这次应急和历史上其他事件不太一样,过去或多或少都有些影响。但这次事故区排放的污水没有问题,马路上的积水取样也没有问题。”同一日,环保部应急办主任田为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这场国家级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战已历时近一个月。不过,爆炸核心区那一摊高浓度废水,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修复,仍是一场以月,甚至以年来计的持久战。

诊断

瑞海物流仓库的所在地在浅滩上填海建成,视野辽阔,空气扩散条件好,城市里难以见到的鸟儿时而成群掠过。这里距离天津市区50公里,距离入海口2.5公里,距离最近的居民小区600米。

2015年8月12日23:34,瑞海物流仓库的两声爆炸震碎了2公里外的橱窗,也将堆积于此的危化品抛向空中,落入沟渠和大地。污染物在气、水、土中散开,急需进行环境监测。

在爆炸后的一个多小时,天津开发区环境监测站就给出了第一组空气监测数据。在爆炸前3个月,为应对化工区偶尔的起火和小爆炸,这个只有10个人的监测站恰巧购买了一台便携式气象色谱质谱分析仪。“爆炸在我们的东侧,我们比较谨慎,从远处逐步推进监测,浓度不高,再往前走。”站长卢钢说。

爆炸后半小时,滨海新区环境保护和市容管理局塘沽监察支队到达了距爆炸点仅200米左右的核心区域。夜间,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人员在烟雾和刺鼻的气味中,戴着防毒面具安装了监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