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把脉】教育“大哉问”的小启发

唐翼明、唐浩明的成长过程远离父母,历经坎坷,但为什么这对兄弟最后都能成材?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唐翼明、唐浩明的成长过程远离父母,历经坎坷,但为什么这对兄弟最后都能成材?

2015年8月,南国书香节,我请唐翼明、唐浩明、易中天来广州聚首畅谈,为夏志清《感时忧国》和唐翼明《江海平生》二本首发。唐翼明和唐浩明是同胞兄弟,在文化界是一对奇人:唐翼明是夏志清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关门弟子,博士论文《魏晋清谈》由余英时先生作序,现为华中师大国学院院长。唐浩明是小说《曾国藩》的作者,现为湖南省作协主席。事实上,这对兄弟成长过程是离开亲生父母的,而且唐浩明是送给邓姓人家养大的,养父母并不识字。为什么经历了这么艰难的成长岁月,这对兄弟最后都能成材?这是我在今年夏天时常在思考的问题。尤其在9月开学以后,联想到当今教育界的“大哉问”,我不由得重寻这对兄弟的学思历程。

唐翼明和唐浩明的成长经历,可谓是“忽值山河改”之后一个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