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尽力活好这辈子吧“中国首例人体冷冻实验背后的故事

但直至今日,冷冻是否能起到延长生命的作用,甚至是否能有效地保持人类身体的完整与活力,在科学上仍是未知数。

责任编辑:冯翔 实习生 潘章帅 闵珍琪

1976年,“冷冻之父”Robert Ettinger在美国密歇根州的克林顿小镇成立了“人体冷冻”机构,简称CI。人体冷冻技术,简单地说,是依靠现代科学将人类冷冻,在数年,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之后将其解冻,以延续生命。 (CFP/图)

四个月前,因癌症去世的儿童文学作家杜虹成为中国首位选择冷冻身体的人。帮助她联系美国阿尔科基金会以完成这一梦想的,是北京的几个年轻人。他们,以及更多的人,已为这一梦想摸索多年。

但直至今日,冷冻是否能起到延长生命的作用,甚至是否能有效地保持人类身体的完整与活力,在科学上仍是未知数。

2015年5月19日晚上十点半,阿尔科(Alcor)生命延续基金会的医生阿伦·德雷克第一次来到北京。他对接机的魏景亮说,我们还是去医院看看病人吧。

位于潘家园的中国肿瘤医院,杜虹躺在病床上,她知道美国人一会儿就要过来。她对女儿说,帮我弄弄头发。

病人可能还能活一周以上,阿伦这么判断。他们此行的目的,是等待这一刻的到来——阿尔科基金会是一家美国的非营利机构:他们致力于将死去的人冷冻起来,然后等待未来某一个时刻,科技将允许这些死去的人复活。

这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杜虹的女儿却为此卖掉了房子。换来的,是阿尔科的冷冻小组,如今就等在病房外。作为中国农科院一名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方向的在读博士生,魏景亮是他们的中间人。

一切准备就绪,魏景亮却在这时听见杜虹的女儿,最后一次问医生,语调艰难而不甘:难道真的一点(延长生命的)机会都没有了吗?

没有,主治医生说出冷冷的答案。

零下196摄氏度中国第一次

2015年5月30日,陷入弥留之际的杜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对女儿说,我想抱抱你。

在医生宣告死亡的数分钟内,阿伦和他的小组带着设备进入病房。他们向杜虹体内注射了抗凝剂、抗菌药物、抗血栓药物,这可以保证36小时内血液不会凝固。

作为阿尔科的医疗和手术小组负责人,阿伦已经参与了55例冷冻手术。但这一次在北京的冷冻,与他之前参与的明显不同——在注入抗凝剂后,他们没法立刻进行其他冷冻步骤,医院不同意在现场进行冷冻,他们必须另寻地方。

“我不是完全了解中国医院的情况——这个医院在担心哪些是他们可以做的,哪些是被禁止的。”

他们并不确定进行人体冷冻是否合乎规定。每一个社会,都有一套如何处理死者的办法。在中国,从死亡到被火化的过程中,医院如何开具死亡证明,殡仪馆如何进行火化,包括要在医院停尸房的冷藏时间,都有着具体的规定。人体冷冻的手术,涉及动脉灌注,和颅骨钻孔,是否会构成侮辱尸体罪?律师说,虽然中国法律没有禁止人体冷冻,但还是有风险。

后来,殡仪馆同意让他们在那里做手术,总算解决了场地的问题。

阿尔科是美国两家人体冷冻组织之一,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一家人体冷冻机构。从1974年至今,已经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