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热情不减,“两桶油”仍是主角 ——2015年页岩气市场回顾

■受油价下跌的影响,国际石油企业对页岩气的开发接二连三的受阻。但中国开发页岩气的热度不减——政府在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上给予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巨大的支持。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拉开了“页岩气革命”大幕,页岩气开发一度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受美国页岩气成功开发的影响,中国也加快了页岩气勘探和开发的脚步。

2014年9月世界能源研究所(WRI)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页岩气储量高达30万亿立方米以上,居世界第一,几乎是美国的两倍。面对巨大页岩气储量,中国政府在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上给予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巨大的支持。

相对于美国而言,中国页岩气开发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据国土部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7月底,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延长四大国有油企已累计生产页岩气6.8亿立方米。在2012年,中国页岩气产量仅为2500万立方米,不到三年的时间内产量增加了27倍,这个增长速度可谓是爆炸式发展。

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技术、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2015年4月底,财政部发布消息,2016~2020年中央财政继续对页岩气开采企业给予补贴,其中2016~2018年的补贴标准为0.3元/立方米;2019~2020年补贴标准为0.2元/立方米。这让国内页岩气企业更加有底气。从中央到地方、企业都对页岩气领域投入了巨大的资金,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已投入约300亿元。

就“两桶油”而言,在页岩气领域竞争十分激烈。

其中,2015年10月16日,国土资源部评审认定,中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新增探明储量2739亿立方米,为2017年底建成100亿立方米产能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成为除北美之外的全球第二大页岩气田。截至2015年8月31日,涪陵页岩气田日产气超1000万立方米,可满足2000多万户家庭用气需求。

在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制造上,中石化同样取得喜人成就。80%装备实现国产化,例如中石化自主研制成功的3000型压力车,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页岩气水平井最长达2100米,压裂段数达26段,压裂技术国际领先;在理论认识方面,完善了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理论认识。

中石油在页岩气开发上也加快脚步。2015年8月27日,经国土资源部审定,中国石油在四川盆地威202井区、宁201井区、YS108井区,新增含气面积207.87平方公里、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1635.31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408.83亿立方米。这是中国石油首次提交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这也标志着我国由寻找单体型构造“甜点”向寻找海相大面积连续型分布的页岩气成功突破。

在一个多月之后,中石油和天然气巨头英国石油公司(BritishPetroleum)共同宣布签署了一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涵盖潜在的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和开发项目。页岩气成为中石油与BP合作的亮点之一。中石油积极与国际油企合作,一是获得外资支持,二是可以利用其先进技术加快对国内页岩气的开发。

与中石化、中石油这“两桶油”不同,中海油对页岩气的开发一直保持审慎态度,对于页岩气的开发并未取得大的实质性的进展。自2011年底以来,中海油一直在安徽芜湖附近钻探,但在2015年3月断定该区块“不适合大规模开发”。同时受低油价影响,中海油对进一步开发页岩气将保持谨慎态度。

除三桶油之外,对页岩气投资的其他企业表现的十分谨慎。

2012年12月,第二轮页岩气20个区块招标结果对外公布,这是中国首次向民营企业开放上游探矿权,其中,华瀛山西能源和北京泰坦通源两家民营各拿下来一区块。

随着三年探矿权有效期即将到期,中标的多数企业仍在进行勘探、钻井等前期工作。“和美国相比,中国的地质构造复杂、沉积类型多样、含气量偏低,页岩气开采成本巨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表示。加之从2014下半年开始国际油价大幅下跌,这也大大的打击了民营企业对页岩气投资的热情。

受油价下跌的影响,国际石油企业对页岩气的开发接二连三的受阻。

以美国为例,国际油价持续降低,使美国页岩气生产企业背负沉重的成本压力。据美国油服公司贝克休斯最新数据显示,5月美国钻井平台开工数降至889台,相比去年同期1859台的水平下降了52%。

作为全美第二大页岩油/气田的马塞勒斯一度面临停产。EIA上游分析师瓦格纳说:“低气价伴随着低油价,已经使马塞勒斯的钻井放缓,新井产量仅抵消了老井产量下降。”EIA预测,马塞勒斯部分气价2016年全年将低于2美元,2020年之前不会超过4美元。“马塞勒斯非核心区大多需要气价5美元以上才能经济开发,但2025年左右可能无法实现”。

面对困难,美国页岩气企业进行了积极调整。例如美国的页岩气开发向“甜点区”聚集、利用新技术和新装备、进行人员裁减等等措施以此来减少开发成本。

尽管国际油价低迷,中国开发页岩气的热度却不减。2015年1月重庆市发布的《重庆市页岩气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重庆市实现页岩气年产量200亿立方米;与此同时,四川、贵州、陕西、湖南等地的页岩气开发热情也十分高涨。

但中国的页岩气开发依然存在许多挑战。

第一个挑战就是来自技术。中国页岩气开发技术相对落后于美国等国家,实现技术的国产化是关键一步。例如中石油在页岩气的技术创新上不断进步。“大通径免钻桥塞的成功应用让我们进一步坚定了关键技术、关键工具国产化的信心。当前,我们正在进行溶性球座、全溶桥塞等高端国产‘利器’的研发,力求进一步助推页岩气实现效益发展。”西南油气田长宁公司勘探开发工程部主任工程师吴春林表示。

第二个挑战是来自我国岩石和地质。美国的页岩气工厂化作业井场大多坐落在平原上,而我国大多坐落在山地上,地形十分复杂;而美国的地下条件比较好,地层新、产气层少,深度也浅,大多不超过2000米。

第三个挑战是来自环保。页岩气在勘探开发中需要对底层进行大规模压裂,单井平均用水在2万-4万立方米,水力压裂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不仅如此,在压裂液中含有10多种有机聚合物,长远看对环境的影响有待观察。

第四个挑战就是我国的油气体制改革。激活民间资本,强油气的商品属性,进行技术革新等等方面仍需努力。我国需出台相关的政府监管框架和行业构架,这对于确保顺利实现2015年65亿立方米、2020年300亿立方米的产量规划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总体而言,我国页岩气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