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一处,天翻地覆——“非典型”书记李智远的施政路

“大干没风险,小干风险大;早干没风险,晚干风险大;快干没风险,慢干风险大。”

责任编辑:李梁

李智远(左三)调研芝阳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韩城市政府网站截图/图)

“不要说做80米,做100米也不行,要做就做成中国第一或亚洲第一”,“只有用喷泉的高度才能弥补凤县交通区位、人才支撑、工作基础等方面的不足。”

走进会场,党小利见识到了“国际标准”——过去只有主席台上才放茶杯和座签,今天台上台下都放置了矿泉水和台签,甚至还有餐巾纸。

“大干没风险,小干风险大;早干没风险,晚干风险大;快干没风险,慢干风险大。”

在外界眼中“循规蹈矩”的陕西政坛,韩城市委书记李智远是个例外。

8年来,他从凤县县长、眉县县委书记升任隶属于渭南市的县级市韩城市市长、市委书记,一路走来,争议伴随了他施政的全过程。

在凤县,有人叫他“李疯子”。在他治理下,凤县在周围的山上“栽星种月”,在县城里面建造“亚洲第一高”的音乐喷泉。在眉县,他被叫做“李阎王”。他要求公务员“5+2,白加黑”——工作场合必须西装革履;工作日加周末坚持工作,只能在晚上或周末开会,手机24小时随时待命;周五无论职务大小,全员上街搞卫生。此外,他动员全民招商,给所有机关单位都分配了任务指标。

在韩城,有人说他“像一个菩萨”,韩城面临转型危机时,他的一些做法给了韩城人希望;也有人批评他“是一个皇帝”,剥夺了下属的“基本人权”。

在陕西的地方官场,李智远像一块硕大无比的石头,无论投入哪个湖面,都会掀起大浪。

“黄土锻成砖”

李智远第一次进入大众视野,就颇具争议。

2007年,地处南秦岭的贫困县凤县因花费两百万“栽星种月”而被质疑搞“形象工程”。争议指向时任凤县县长李智远,正是他一手主导了上述项目。

所谓“栽星种月”,就是在县城边的五座山上“栽”满4000多盏太阳能星星灯,并在山顶悬挂一个5平方米的大屏幕冒充“月亮”。

另一个“形象工程”,是县里新建的音乐喷泉,水柱高达180米,号称“亚洲第一高”。

质疑声在2008年达到顶峰。当时凤县发布了一份《关于恢复和变更凤县部分羌族群众民族成分的相关通知》,原来是羌族后来改为汉族的居民可以恢复羌族身份,而具有凤县户籍、居住三代以上的汉族人,也可以更改为羌族。

2006年秋,37岁的李智远由宝鸡市民宗局副局长调任为凤县副县长,半年后升任为凤县县长。

当时,拥有11万人口的凤县,产业结构极其单一,以铅锌矿为主的矿业支撑了凤县GDP的80%。2007年,铅锌矿出口的退税优惠被取消,凤县经济处在崩溃边缘,“凤县80%的采矿企业和90%的选矿企业处于停产状态”。

以前凤县以花椒、苹果出名,但山多地少,靠农业、养殖业难具规模。交通不便,企业难进来,“建商贸中心,地域不允许;发展科技,连大学生都招不进来。”

李智远曾对媒体表示,只有发展旅游业,才可以与迟暮的矿业抗衡。他提出“旅游兴县”的口号,2007年凤县旅游局挂牌成立。

但在宝鸡人的印象中,凤县就是青山绿水大红袍再加铅锌矿,既没有人文景观,也缺乏名山大川,即使在宝鸡,凤县旅游资源也名不见经传。

“做旅游,凤县凭什么?”面对质疑,李智远当时举了张贤亮的例子,“繁华和发达是优势,寂寞和荒凉是不是优势?作家张贤亮在宁夏镇北堡用沙漠打造了一个影视基地,成为著名的旅游区,张贤亮卖什么呢?他说&rs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