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窘境: 23座摩天大楼难产

通过捆绑地方政府争相追逐的摩天大楼,从而获得其他土地收益的策略,曾为绿地开疆拓土立下过汗马功劳。但现在,这眼看着要成赔本的生意,绿地23座摩天大楼都处于未建、缓建的状态中。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于莎莎

 

2016年6月23日,苏州太湖边,白色地块是绿地太湖城的摩天大楼,规划358米,2013年9月启动,目前仍在打地基。(冯叶/图)

通过捆绑地方政府争相追逐的摩天大楼,从而获得其他土地收益的策略,曾为绿地开疆拓土立下过汗马功劳。但现在,这眼看着要成赔本的生意,绿地23座摩天大楼都处于未建、缓建的状态中。

摩天大楼,是一个城市最显眼的地标,然而有些摩天大楼,暂时只能在规划中找到。

在过去几年里,“摩天大楼专业户”绿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地”)向世界各地承诺兴建至少有50座摩天大楼(超150米),但据南方周末记者统计,将近一半仍处于未建、缓建的状态中。

通过捆绑地方政府争相追逐的摩天大楼,从而获得其他土地收益的策略,曾为绿地开疆拓土立下过汗马功劳。可随着这一轮楼市去库存、去产能周期的到来,过去整体赚钱的项目正在变得不那么赚钱。

耗资巨大又难以盈利的摩天大楼,建还是不建?

2016年7月5日,南方周末记者向绿地集团广东事业部营销副总经理汪学军约访,对方电话回复了解核实后再说。

找不到的地标

2014年1月7日,在山西省省会太原,绿地以9个多亿的价格拿下了一块位于汾河边上的黄金地块,命名为太原绿地中央广场。根据规划,这个项目由4栋摩天大楼组成,2栋188.9米,2栋150米。广告宣称,项目建成后将“刷新太原人对于天际线的想象”。

绿地在拿地时,曾与太原市国土局约定了竣工时间——自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交付之日起3年内。据现场的工程展板介绍,项目建设周期为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略微超过3年。

但是,实际开工时间却比预计开工时间推迟了1年半。在太原从事房地产前期开发的徐晓达,每天上下班都要从绿地围起来的工地经过。他眼看着两年前打桩后,现场就没了动静,直到最近才有工人重新进场。相比之下,隔壁一家与绿地几乎同期拿地的央企地产,如今已经拔起了9栋高达160米的超高层住宅。

一位接近绿地太原公司的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实际上,最初绿地与客户约定的交楼时间是在2017年年底,后来绿地内部决定停工、缓建,预计无法按时交付后,“早期为了抢业绩预售了的楼盘,现在已经全退了”。

徐晓达说,按照绿地现在的人员配备以及施工进度,想要按时完工已几无可能,“就算现场1000人抢工,6天盖一层,再穿插施工,像隔壁央企一样组织得很好,2018年10月底能干完,就算不错了。”

太原的摩天大楼并不算是绿地的代表作,在绿地引以为傲的作品中,不少比太原拿地更早,但目前依然看不到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bette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