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是如何贪污黄河治理款,发洪水财的

一条黄河,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却成了那些贪污蛀虫们的“摇钱树”。

山西吉县,入汛后最大流量的黄河壶口瀑布。(新华社 吕桂明 /图)

一条黄河,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却成了那些贪污蛀虫们的“摇钱树”。

晚清从太平天国运动再到捻军,从列强的入侵再到赔款割地,其财政收入再不像早期那般富裕阔绰。治河,再不像过去那般,动辄出手上千万两了。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清朝官员是如何发洪水财的。

民间谚语云,农历六月正是行雨季。此时的南北各地,大雨暴雨不时会光顾。暑天行雨季节,现代社会考验的是城市的排涝设施是否完备;而在古代社会,行雨季节考验的是河堤是否牢固。

尤其是黄河,这条几乎年年决口的大河,更是年年考验着沿河的治理情况。治理黄河就要花钱,当国家拨款,各地方官就有从中捞取好处的空隙可钻。清代黄河的治理,相比于前朝,更是弊端丛生。

清王朝对于黄河的关注,不可谓不重视。满清政权刚刚入关,顺治元年(1644),就设立了河道总督,专门管理黄河河务。

但是,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清代黄河水患更加严重。上游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就会产生,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沉积到下游河道,慢慢高过两岸地面,就造成黄河决溢改道。那时的人们没有环保观念,治理黄河,也只是哪里决口了,赶紧堵住哪里。如此一来,治河就是被动等着它决口,然后再把它堵上。

清朝中前期,朝廷财政富裕,一年收入大约有五千万两以上白银。正是因为有钱,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