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英:可持续发展的“女性公益慈善”

秦国英

在南方周末第八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上,作为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秦国英接过2016年度责任领袖奖的奖杯,“这个奖是沉甸甸的,一点儿都不敢辜负。”

秦国英所代表的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妇基会),是全国三千多家公益基金会里一个以性别为特征的基金会。1988年成立伊始,中国妇基会就坚持赋权妇女的核心理念,开展了众多围绕妇女健康、环保、创业、教育、救灾的公益慈善项目。

秦国英在中国妇基会任职的时间是16年,这刚好和中国妇基会最为人所知的项目“母亲水窖”运行的时间一样长。

作为品牌项目的“母亲水窖”,截至2015年底,实施规模已经达到了近9亿元,在25个省份建设集雨水窖13.94万口,其中供水工程1698处。同时,项目还改善了543所农村中小学的饮水困难,一共解决了中西部地区290万贫困群众的饮水困难。干旱贫困地区的妇女真正获得了水权,健康状况得到改善,水源地也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毋庸置疑,“母亲水窖”已经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公益品牌之一,未来还将与中国妇基会一些其他的公益项目进行整合,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而在中国妇基会近30年的发展中,像“母亲水窖”这样持续时间长、作用地区广、影响力大的公益慈善项目还有很多。

“母亲水窖”项目致力于改善妇女、家庭生存、生活环境,而“母亲创业循环金”项目帮助妇女走进经济领域,并在2015年升级为“@她创业”计划,继续促进妇女发展。“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则改善妇女健康状况,提高妇女健康水平。中国妇基会实施的慈善公益项目,大多以妇女和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着眼于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促进妇女和妇女事业发展的同时,也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公益慈善项目需要可持续发展

在围绕妇女扶贫、妇女健康、女性创业等方面,中国妇基会实施了一系列公益慈善项目,取得了明显社会成效。其中,中国妇基会组织实施的“母亲小额循环”“母亲健康快车”“母亲水窖”“贫困英模母亲资助计划”“母亲邮包”5个项目分别获得中国政府最高慈善奖项—中华慈善奖。

记者:中国妇基会发起和实施了数量众多的公益慈善项目,怎么去协调数量这么多的项目,这么多的项目在组织和管理上面会不会遇到一些困难,具体怎么解决这些困难?

秦国英:首先,妇基会本身是一个专业的项目管理平台,我们也发挥了妇基会的优质的平台作用。在项目管理方面,我们有一整套的项目管理制度和办法。特别是我们有一个OA管理系统,项目管理和实施流程是非常清楚的,控制也是非常有效的。

其次,妇基会有着一定的项目实施的管理和监测优势。比如我们依托妇联组织的六级组织网络,就是全国、省、地、县、乡、村,包括八万多的专职妇联干部,这些都是我们项目管理监测的合作伙伴,他们在项目的实施和管理监测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所有项目都是和当地的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在一起,所以政府在发挥他们的协调统筹作用时,也对项目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

另外,我们的项目绝大多数都是由企业捐赠的,所以企业也发挥了他们很多的专业优势,来帮助我们监测我们的公益项目。我们还有很强的专家力量,这些专家也是按照我们的合作协议,在终端定期去监测我们的项目。当然了,还有大量的志愿者队伍,来帮助我们监测和管理公益项目。今年我们又有一点创新,这个创新就是建立项目巡查员制度,我们准备建立几个工作站,这个工作站就是专门有一些巡查员,定期对这个片区的公益项目按计划进行监测和管理的创新。

记者:中国妇基会有众多的公益慈善项目,许多项目实施的时间跨度很长,你们是如何实现公益慈善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的?

秦国英:我们很多公益项目确实实施的时间很长,有的项目已经是坚持了有20年之久。总结起来,它们之所以能够坚持创新发展,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第一是项目内在的公益价值与政府的战略、企业的需求高度的契合,从而实现了多种资源的有效的衔接和聚合。

第二就是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使得项目的实施能够很精准地适应妇女群众的实际需求,使得项目的实施,能够很精准地适应多元化的需求。

第三就是专业管理、诚信为本、效率为先、精准投入,防止了资源的浪费与缩水,赢得了社会的信任。

最后就是我们充分地利用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传播力,扩大项目的影响力,在企业化管理和媒介传播的助力下,项目的社会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获得了扩容和升值的广阔空间,所以它保持了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比如说“母亲水窖”项目,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制定之时,中国政府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时候,全国妇联也发出了一个叫做“举全国之力建西部美好家园”的号召。在这个时候,我们致力于解决西部干旱地区制约妇女发展的瓶颈性问题的解决,这个项目从单一的解决用水困难转向了1+N综合模式,并拓展到生态环保、节水灌溉,还有生态家园的建设等多个方面。同时也结合科技的新的发展,提出了科技驱动项目发展的一种新的战略目标。

与企业、政府的良好合作

在第八届企业社会责任年会颁奖现场,秦国英说,她领的并不是一个人的奖,而是一个团队的奖,没有身后大量企业的支持,中国妇基会不可能实现这个公益梦想,不可能每年帮助几百万的妇女、儿童解决他们的问题。

记者:中国妇基会如何与企业进行合作?在公益慈善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企业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秦国英:我们主要的善款就来自企业的捐赠,所以我们跟企业真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我们和企业合作时的总体思路就是合作共赢。

什么是共赢呢?就是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能找到他们所需要的方向,和他们愿意去为之做出努力、符合企业文化的公益项目,提升他们文化建设的水平。特别是让企业的员工在公益项目的参与当中,能够有一种价值的实现感和归属感。当然了,也通过这种合作,让企业能够找到他们成功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说,我们给企业的战略性慈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路径,让他们能够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使他们参与公益更有效益。

同时,企业在很多方面也能助我们一臂之力。首先,因为我们很多的公益项目对专业性的要求很高,而我们作为公益组织,不可能包罗万象,什么都懂,因此我们在与企业的合作中,也能够发挥企业的专业优势,让他们在专业的服务方面对我们进行帮助。

另外,企业有大量的志愿者团队,他们对项目的规范化实施和管理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

除此之外,企业有很好的传播渠道和传播经验。这些年来,妇基会的很多项目都是借助企业的传播渠道和传播经验进行传播。传播真正地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我们和企业的合作能够实现共享价值,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共同做出我们的努力。

记者:在公益慈善项目的实施中,政府起到了什么作用?

秦国英:在与政府的合作当中,我觉得第一,主要是要取得政府的政策支持,在政策上能够把妇女家庭的发展纳入到它的政策规划当中,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第二,政府在机制的建设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我们每一个公益项目到了贫困地区之后,都希望项目能够发挥效益,同时项目走了之后,仍然能够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政府在这里面就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他们能够帮助我们把这个机制建立好,让项目走了之后,仍然能够可持续的发展。这些年我们也一直在积极地探索政府、企业、公益组织共同来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和模式。__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