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同步小康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恒大助力大方打造精准扶贫新模式

恒大捐赠2亿元,设立恒大大方慈善基金,为孤寡老人就医、困境儿童生活等提供补助

作为贵州省毕节试验区的贫困典型,大方县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乌蒙山连片地区特困县,全县有18 万贫困人口,其中94.8%处于集中连片特困区,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在贵州上下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关键时刻,恒大集团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全国政协的关心支持和鼓励下,从2015年12 月1 日起结对帮扶大方县,计划三年无偿投入30 亿元,通过产业扶持、易地搬迁、吸纳就业、发展教育、实施创业扶贫以及实施生活保障扶贫等一揽子综合措施,到2018年底实现大方县18 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目前,各项工作推进迅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知恩反哺助脱贫

2015 年11 月28 日,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结束的当天,恒大集团就派副总裁带队赴毕节大方县专项考察。

12 月19 日的签约会上,许家印拿出了一个范围、力度堪称空前的帮扶计划:三年内投入30 亿元,到2018 年底帮扶大方县实现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我们既要出资金,还要出人才、出管理、出思路。”许家印说。

它们环环相扣:产业扶贫蕴含着发展教育扶贫因素,志在培育当地群众市场意识;易地搬迁扶贫,并非一搬了之,通过产业配套,实现安居乐业;吸纳就业扶贫既提供岗位,也大力培养合格建设者……即使特困群体生活保障扶贫,也渗透着育人、市场启蒙和发展产业的因子。

半年转瞬而过,恒大集团帮扶大方县扶贫的种子,已经破土,展现出其勃勃生机。

1 月8 日,2016 年所需的10 亿元已全部捐赠到位。与此同时,恒大集团派出两百多人组成的管理团队、共三千多人的扶贫队伍常驻大方。

仅半年时间,大方县东部山区的60个贫困村已发生明显变化。其中,恒大首批无偿援建的40项重点工程,包括10个新农村、1处民族风情小镇、11所小学、13所幼儿园、1所完全中学和1所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已全面开工,到今年底,10 个新农村和民族风情小镇可实现易地搬迁1500 户、6000 人。首批无偿援建的200个农牧业产业化基地项目已全面动工,其中105个已投入使用。

此外,在恒大集团及其战略合作企业就业的贫困群众已达7723人;恒大集团捐赠超6 亿元的四大基金——产业扶贫贷款担保基金、贫困家庭创业基金、教育奖励基金和慈善基金已开始发挥作用……

中共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评价说,恒大集团结对帮扶大方县,为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是贵州脱贫攻坚的大事件,必将在我国扶贫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今年6 月的全国政协常委会上,全国政协常委许家印说:“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无不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全社会的理解、帮助与支持。饮水思源、回报社会,是民营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与西方新教伦理背景下的企业家慈善行为不同,一个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家帮后富群体致富,进而实现共富,不仅仅是出于完善自我道德人格的诉求,更饱含了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政治自觉。

强化“造血”精准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 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声中,扶贫脱贫已进入攻坚决胜阶段,传统捐钱捐物的“输血”不再有效,贫困地区需要的是“造血”功能的强化。正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所说:发展意味着消除贫困,也只有发展才能彻底消除贫困。

在全国政协的关心支持和鼓励下,恒大集团着眼开发式扶贫,力图通过扶持产业、发展教育等举措,引导扶贫项目、资金、力量精确“ 滴灌”,提高大方县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开发式扶贫道路。大方县其实并不缺乏资源。这里生物资源丰富密集,拥有“中国天麻之乡”“中国皱椒之乡”等美誉;这里自然风光神秘雄奇、历史文化悠久,被称为“ 奢香故里,古彝胜地”……

守着金山没饭吃,产业不强是症结。

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旅游、新型建筑建材等新兴产业有待升级改造;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提质升效、拉长产业链、发展现代化高效农业势在必行。这是大方县县长顾掌权的心结,也是大方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脱贫且致富,培植优势产业至关重要。没有产业带动,脱贫难以彻底;缺乏产业支撑,脱贫难以持续。恒大集团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扶贫脱贫的“牛鼻子”,在大方县下大力气从优化升级传统支柱产业入手,着力培植支撑县域经济的优势产业。

规划正在实施,恒大扶贫团队正在用务实高效、敬业奉献的精神进行着对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神的实践诠释。

支柱产业固根

如何发挥特色优势,找到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摸实情、找症结、定良方,是摆在恒大扶贫团队面前的突出任务。他们与大方县乡村干部一道跋山涉水、走村串户,对贫困户进行深入调研。通过大数据分析比对,对59693户贫困户、176506 名贫困人员进行精算,整理出了贫困人口乡镇分布、年龄结构、家庭状况、从业情况等详细信息。

情况熟,施策才能准,行动才有效。恒大投入9 亿元,计划三年内扶持1000 个以合作社方式运营的肉牛、蔬菜、中药材等特色农牧业产业基地,帮助10 万人就地脱贫;捐赠1亿元,设立担保总额为10 亿元的“恒大产业扶贫专项贷款担保基金”,为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捐赠3 亿元,设立“ 恒大大方贫困家庭创业基金”,以鼓励的方式直接奖励给创业户。

“这些举措良药对症,真是‘及时雨’‘雪中炭’。”大方县委常委徐萍兴奋地说。

发展安格斯牛养殖产业,就是恒大集团产业扶贫的重点项目之一。

大方县素有养牛的传统,但本土的黄牛个头小,经济效益低,恒大扶贫团队对大方气候、土壤、牧草以及劳动力结构等进行实地考察,并经相关专家反复论证,制定了从澳大利亚引进3000 头安格斯牛作公畜、从牧区引进5000 头牛作基础母畜,培植优质肉牛产业的方案。

6 月5 日,历经115 天的越洋运输,恒大集团从澳大利亚引入用于产业扶贫的首批安格斯种牛抵达大方县凤山乡养殖场。这批漂洋过海的优质种牛,承载着大方百姓“赶着黄牛奔小康”的梦想,将在大方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产业发展离不开龙头带动。依托龙头企业、扶持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形成稳定的产业化经营,是恒大扶贫的重要举措。

在三元乡胜丰村,由村干部罗永权、周密、杨健等6 人靠恒大支持投资18 万元成立的恒利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初具规模。该合作社流转土地三百余亩,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规模化种植大白菜、辣椒等蔬菜,辐射当地贫困农民八十余户。

恒大通过产业扶贫既带动了当地区域经济,也使贫困户有了长期稳定的收益。村民们脱贫致富的道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宽阔。

完成“走出去”的梦

三元彝族苗族白族乡双元村长沙组64 岁的谢万菊,是大方县贫困人口之一。

“我愿意搬!”5 月24 日下午4点,头发花白的谢万菊站在被灶火熏黑了半边的土坯房前,眼睛眯成了一道缝。1.5 米左右的身材,踩着一双黄胶鞋,衣服已经磨得掉色了。

阳光散落在院子,打在石棉瓦房顶。房子只有一个窗户,用木板堵上了,凌乱、昏暗的屋内,没有什么家电和家具。

她想搬出去住已经很久了,现在要去一趟县城,最少要两个半小时。只有到了村委会附近才有柏油路,其余就要靠双腿。将近一个小时,都要走在如同干涸的河道一样的山路,又尖又硬。路上满眼的绿,麻雀、喜鹊和其他不知名鸟儿的叫声,以及野草莓、野杨梅、野猕猴桃和地瓜,对于旅游者来说是极好的体验,但对于谢万菊则意味着与外界的隔阂。

除了大山,还有一些其他原因,限制了致富的脚步。

凤山彝族蒙古族乡白鸡村海居组的刘德明从小就是个孤儿,没有上过学,看上去比户籍资料显示的65 岁要年轻一些。现在,他和11 岁的儿子借住在本村村民王德民家里不到10 平方米的土房内。“我想到大一点的地方打工,赚钱给孩子。”刘德明说。

人走出大山,心也要从山沟沟走向现代都市。

迈过这个坎,要“ 润物细无声”——创造合适的商业环境,就是有效的办法之一。

“针对住在深山老林里面,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房子不遮风、不挡雨的贫困群体,我们结合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计划无偿投入7 亿元建设50 个带产业依托的安置区,易地搬迁2万名贫困群众。”

挪窝“拔穷根”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当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时,又该怎么办?钱物救济显然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恒大集团给出的答案是:易地搬迁,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拔穷根”。

2015 年12 月18 日,许家印率队在大方调研,来到了村民陈显琴家里,他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象:破旧不堪的木板房,长满绿苔的茅草屋顶,通往房前的一条土路泥泞不堪……在这里,许家印和大家说起了自己小时候穷得没鞋穿、只能光着脚走泥泞路的故事。同样的贫穷同样的感受,他说,恒大在脱贫帮扶上必须要有所作为。

恒大把尊重群众意愿放在首位。他们根据水土资源状况和城镇化进程,因地制宜制定群众认可的搬迁方案,对具备整村自然搬迁条件且愿意集中安置的群众采取集中安置,对不具备条件、不愿意集中安置的群众采取分散安置。

大方县星宿乡属于二类贫困乡,人均坡耕地仅有1.42 亩,人均基本农田不足0.1 亩。由于地理环境、区域条件的制约,交通闭塞、居住分散,根本谈不上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供给。

如今,该乡条件最差的230 户中699 人将搬迁到恒大援建的奢香古镇、幸福六村和幸福七村。毕节市市委书记陈志刚告诉记者,拆迁过程中,群众们非常踊跃,“县委政府专门成立一个指挥部,有一个专门的领导小组。我们老百姓说比钱我们比不赢恒大,但比精神比志气我们不能输给恒大,我们要向恒大看齐。”搬迁这么顺利,陈志刚说完全是因为村民“被恒大感动了”。

恒大集团副总裁兼扶贫办主任姚东介绍,今年国庆节之前,幸福二村、五村和八村将交付使用;明年元旦前,幸福一村、三村、四村、十村将交付使用;明年春节前,幸福六村、七村、九村将交付使用。首批这10个新农村和1 处民族风情小镇———奢香古镇的首期,能实现易地搬迁6000人。

“恒大的易地搬迁并不是简单的一搬了之,而是将搬迁、就业、新城镇建设和旅游产业进行有机结合。”陈志刚说。

扶贫必扶智

2016 年6 月12 日上午,恒大大方扶贫有限公司发展教育扶贫部一行4 人以平均时速40 公里在磅礴的乌蒙山脊背上颠簸前行。经过近三小时的折腾,皮卡车停靠在一座巍峨的大山脚下。接下来,发展教育扶贫部一行4 人的爱心工作组继续向目的地:猫场镇新民村安家寨组杨永梅家。原来,杨永梅家连一张床都没有,这次4人是来送床的。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这也是恒大人的一个牵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群众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贫困是物质的贫乏,但归根结底是知识和技能的缺乏。教育不跟上,难有真脱贫。

为此,恒大集团发动8 万多名员工,自发参与对大方县4993 名儿童的“一助一帮扶、手拉手结对”活动,帮扶对象除了留守儿童,还包括困境儿童(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难的儿童,因自身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困难的儿童,以及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的儿童)和孤儿。

孩子们的教育问题解决了,大人们知识与技能的缺乏怎么办呢?恒大集团把培训就业、教育扶贫、补齐教育短板作为拔掉穷根的关键一招。

在恒大的一揽子帮扶措施中,通过培训吸纳就业成为脱贫攻坚最先见到成效的部分。恒大帮扶计划提出,针对大方贫困家庭实际情况,组织职业技能培训,三年吸纳3 万人到恒大物业、园林、酒店等下属企业和施工单位等战略合作企业就业。

家住猫场镇的黄光敬,是第一批随公司吸纳就业来到江苏句容市恒大雅苑的务工人员,他每月只留了很少工资生活用,剩下的都悉数按时寄回了家。家中母亲年迈体弱多病,父亲因大面积烫伤而丧失劳动能力,妻子怀有身孕,一人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黄光敬是这里众多务工人员的一个缩影,他工作细致认真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他说:“平时在外务工,都连不上活,工地的很多活干完就没有了要连续等很长时间,来了恒大雅苑学习了很多新的技术,住的条件也非常好,这让我很欣喜”。他说要在工作上好好表现,希望有一天能调回贵州,这样离家近点也可以照顾到父母妻儿。

恒大捐赠3000万元,设立恒大大方教育奖励基金。目前已完成2016年教育奖励基金的发放

大方县正在恒大坚持“输血”造血并举的扶贫措施下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6 月7 日,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周伯华率队考察恒大集团结对帮扶大方县进展时评价说,在帮扶的过程中,恒大集团变点式帮扶为整县推进、变间接帮扶为直接参与、变单一捐资为立体帮扶、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形成了民企直接参与精准扶贫的新模式,为民企参与“补短板”,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好的范例。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