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庄田:他说自己是幸存者
“谁都能扔下,庄田不能扔!他会打仗!”董振堂当时这么说。过雪山期间,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很多负伤无法前进的战友只能被留下。每当被问起这段经历,一向话很少的父亲总是重复一句话,他是幸存者。
责任编辑:姚忆江 实习生 刘文琴 曾纬
庄田(1907-1992),原名庄振凤,海南省万宁县人。1926年在新加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入莫斯科步兵学校学习。1931年回国。历任红军团政治部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团政委,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长征。抗战时期,受中共中央委派回琼,任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第一总队副总队长。1947年至1948年任越南国防部军事顾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海南军区军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广东省副省长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很会打仗的“政委”
父亲很喜欢打仗,善于打仗。私下里他会直接告诉我,他会打仗。
为何他会这么说呢?因为有一次我问他,“你明明是搞军事工作出身的(曾被选派至莫斯科步兵学校学习,学成后回瑞金红军学校任教官),为什么这一路来你都是当政委?”
从红军模范团开始,父亲历任政治处主任、团政委,看起来搞的都是政治工作。
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政委是因为“政委好调动,团长调动不了”。
据我所知,应该是到红军大学组建模范团以后,他才开始真正参加实战。当时团参谋长人选未定,父亲既领导政治工作,又参与司令部的作战指挥,两副担子一肩挑。
后来他又被叶剑英相中,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走上长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很会打仗”这个特点在红军时期两次救了他的命。
一次是在长征前,他直率的个性差点惹来杀身之祸。
1933年秋,国民党军听取德国军事顾问指挥,采取构筑碉堡封锁线、逐步推进的战略方针,而当时中共中央命令正面迎战,反“围剿”节节失利。
敢言的父亲破口大骂,“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