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写越长,越系列越好卖” 畅销时代的童书生意经

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程度和类型化出版的成熟度,可以说是衡量图书业市场化的标尺。用这两把尺子量,童书是中国出版业市场化水平最高的门类。

责任编辑:宏宇朱晓佳实习生李舒凝

孩子们阅读不认作家,只认故事里的人物。人物形象的丰满,必须有系列作品的塑造。童书因为系列而畅销,一旦畅销,可以盘踞排行榜五年、十年。(东方IC/图)

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程度和类型化出版的成熟度,可以说是衡量图书业市场化的标尺。用这两把尺子量,童书是中国出版业市场化水平最高的门类。

张秋林做了三十年少儿出版社社长,命运转折点出现在2006年。

在那之前,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是行业内的话题制造者。从1980年代的“新潮儿童文学丛书”、中国第一本性教育童书、图画本《二十四史》和《资本论》,到1990年代末大规模引进德国童书,在业界雷声很大,但在市场,雨点没几个。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赚钱主要靠幼教挂图和卡片,人称童书界“卡片大王”“挂图大王”——卡片和挂图也是从台湾引进的。

2006年,这家出版社的销售收入和市场图书回款都增长100%,分别达到1.5亿元和4000万元。数字大跃进,畅销书功不可没。那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签下郑渊洁作品版权,把他的全部作品分为八个系列,以“皮皮鲁总动员”的名字陆续出版。2015年,版权合同到期,出版社一年损失码洋近五千万元,但“弥补丝毫不是问题”。童书市场的更新换代已经完成,“郑渊洁已二十多年没有新作,跟他合作很累。”张秋林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到2016年6月底,他已经实现了2.16亿元的销售收入,相当于全年任务额的46.8%。

这家靠10万元家底起步的少儿出版社是中国童书业的一个缩影。

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程度和类型化出版的成熟度,可以说是衡量图书业市场化的标尺。用这两把尺子量,童书是中国出版业市场化水平最高的门类。

画说“大部头”不如皮卡丘

1985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少年儿童读物编辑室变身江西少年儿童出版社,启动资金7万元。1989年,社长张秋林将其命名为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做童书,张秋林是在1986年开的窍。那年,中国少儿出版代表团访日,日本同行介绍的两个理念,张秋林记忆犹新:童书应该是“长命书”,童书应该给孩子带来快乐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