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麦当娜做同一场梦 “浸入式戏剧”《不眠之夜》的上海改造

“每条线要能作为一个故事独立成篇,合在一起又是完整的故事。”

责任编辑:朱晓佳

上海版《不眠之夜》将故事背景设置在1930年代的上海,北京西路1013号为此进行了彻底改造。相比纽约和波士顿,1013号的每间屋子都可以调节空调温度,这为创造氛围和塑造表演,又多提供了一个维度。(郭濮源工作室/图)

“如中了咒一样”

2016年,大闸蟹快谢市的时候,上海北京西路1013号的改建工程也进行到了尾声。

从街对面望去,人们很难再认出这栋曾属于电力公司、已被废弃十年的毛坯房。原来的灰色水泥墙面被浆成雅致的蛋黄色;弧形外墙上刻线层叠、悬窗锃亮,顶层饰有浮雕花纹。内行人能认出,这是流行于1930年代的“艺术装饰风格”,但很少有人能猜到这栋七层小楼的新用途。

事实上,它正为一部戏剧重生。但《不眠之夜》上海版的制作人马晨骋并不愿意把这里简单地称为“剧场”。“绝对不会有个招牌写着‘××剧场’。我们不想让大家觉得自己是来看戏的。”35岁的马晨骋不厌其烦,他想传递的概念是: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梦。

在这个限定时长为三小时的梦里,观众们要戴上白色的鬼魅面具,走过黑暗的通道,穿过灯光摇曳、歌手浅吟的大厅。然后置身昏暗而华丽、设定各异的数十个房间之间——也许是幽森可怖的病房,也许是精巧的娃娃屋,在那里与无声舞蹈的演员擦身而过,或者看他们表演谋杀、哀伤或狂喜。没有标准的观赏路线,也没有统一的剧情。强烈的复古氛围中,只见一张张白面具在暗处漂浮。

自2003年诞生以来,《不眠之夜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bette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