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恶棍”改变了世人的美学观,BBC和斯温顿都爱他,现在他去了

“约翰•伯格改变了我们观看世界与彼此的方式。他拥护社会主义,也拥护对所有人都更友善、更慷慨的生活。”

责任编辑:朱晓佳

约翰·伯格与温斯顿。(资料图/图)

北京时间2017年1月2日23点35分,维基百科用户amarjit chandan给约翰•伯格的词条添上了去世日期。他似乎是印度裔诗人阿玛吉特•查丹。查丹与约翰•伯格素有交往,2016年曾参与了伯格纪念文集《一瓶野花》的编辑工作。

大约凌晨3点,豆瓣网出现了纪念伯格的只言片语。与他关系密切的《卫报》先在Twitter上推了一条旧文,近两小时后正式发布了讣告。

消息逐渐在互联网上扩散。转天,英国工党领袖杰雷米•科宾在推特上写道:“约翰•伯格改变了我们观看世界与彼此的方式。他拥护社会主义,也拥护对所有人都更友善、更慷慨的生活。”

对伯格的众多缅怀文字中,前一句可能最为常见,这是就他影响广泛的艺术批评《观看之道》而言;后一句则是对他政治态度的概括,也大体不错。伯格多才多艺,画画,写小说、诗歌、随笔、戏剧、艺术批评,以及众多难以归类的文字。

伯格早早就选择了远离尘嚣的生活。从1962年起,他离开伦敦,前往阿尔卑斯山区的法国小村昆西定居,一下待了40多年。这些年里,最强大的大众传播媒介由电视转为互联网,但他的影响不曾消亡。

约翰·伯格在昆西的工作室。(资料图/图)

“文学恶棍”

1972年,凭实验小说《G.》,伯格成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lee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