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了20年的房,惶了20年的情

但我家有一套动不得的房子。

责任编辑:何海宁

(农健/图)

(2017“记者回家”专题之六。本文首发于2017年2月9日《南方周末》)

某一年春节,在姨妈们反复劝说下,十六七岁的我试探性地问父亲,“爸,如果503真的是给我的,那不然就立下遗嘱写清楚吧。”

父亲陷坐在沙发里,愣住了。

合肥的房价在过去一年经历了过山车,涨幅超过40%,成为了2016年全球房价涨幅最高的城市。

但我家有一套动不得的房子。

那是一套超过20年的老楼,我还能清晰地记得门牌号503,下面就姑且称之为503吧。

1995年的5月,搬入503,成为父亲、母亲带着我真正意义上三口之家的开始,在这之前,我们一直和外婆、姨妈们住在筒子楼的大家庭。

在那个年代,503是小伙伴眼里顶配的房子了,六十几平米的三室一厅,我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房间,时不时招呼小伙伴来玩,心情如鱼跃。房价在那时候很低,503则更多了一些时代特性——得益于单位集资房,售价仅500元/平米。

但幸福戛然而止。

住了不满两年,年仅33岁的母亲患了癌症,从起病到离开,也只有一年多时间。在那年轻而微弱的生命时辰里,503承载着她最后的记忆。

母女一阴一阳,年仅11岁的我,在空气里,听不到母亲唤女儿的声音;在路途上,碰不到母亲下班返家的身影;更重要的是,一个看不到母亲的衰老,一个看不到女儿的成长。小学班主任为了安慰我,在春节给我写了一张贺卡:“自然界有春天,祖国也有春天。”

那几年,家人的慌乱、奔波、流泪都成为我记忆里最不敢触碰的回忆。每一个小家庭的记忆波折,都是整个国家共同记忆的一部分,当我们追溯起家庭史,同时也钩沉了其他家庭的历史。

悲喜503

母亲离世后,父亲便出了远门工作,把我寄养在姨妈家。503也空了好几年。

母亲兄妹五人,她是老幺,格外受到全家疼爱。因为外公去世很早,外婆晚年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有学识、有社会经验、有经济实力的大姨,自然也成为了一家之主式的人物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