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想回家

每一次挪腾的代价是爆发一场我与父母间关于“留下”和“出去”的战役。

责任编辑:何海宁 吕宗恕

 

图片摄于2002年10月,上海松江,我和母亲的合影。那年,我10岁,身上穿的是母亲设计织就的毛衣。(卫佳铭供图/图)

(2017“记者回家”专题之九。本文首发于2017年2月9日《南方周末》)

每一次挪腾的代价是爆发一场我与父母间关于“留下”和“出去”的战役。

2017年1月24日,我坐上从广州飞往上海的航班。

一下飞机,刺骨寒风吹得我腿关节阵阵酸疼。已连续三年没在上海过冬,未料本地土著也难以抵御岁末沪江的湿冷。

“佳铭,我们在这里!”只听一声女高音在喊我的名字,回头望,是舅妈。上车后,和往常一样,舅舅开车,坐在副驾驶的舅妈负责说说家里的事情。我安静听着,仿佛一个外乡人。

话语间我得知,表姐刚考上了事业单位,开年后就去新单位报到。大学毕业4年,表姐算是把国家公务员、上海市公务员、事业单位各种考试统统考了遍。

守得云开见月明的舅妈脸上扬起神秘的微笑,我低了低下巴,连“嗯”两声,表示赞同。见我对她播报的新闻兴趣不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