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别因为节目火爆,就把人神化了

我不会盲目地展现自己对诗词量的储备,或者去显示自己。主持人要到位而不越位。

责任编辑:刘悠翔 朱晓佳

 

2016年5月,董卿在《朗读者》的策划会上。(节目组供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2月23日《南方周末》)

我一定要停下来,哪怕这个停止显得有点像急刹车,刹得人咣当一下,自己的脑门都磕个包出来,但也必须要停下来。

我不会盲目地展现自己对诗词量的储备,或者去显示自己。主持人要到位而不越位。

我对苏联文艺情有独钟,托尔斯泰是我的挚爱。我是制作人,所以节目多多少少带了我个人的审美或是价值观在其中。

——董卿

跟董卿碰面是在北京东四环附近的一家后期制作公司内,她已经“灰头土脸”地带领着一帮导演、工作人员,为由她担任制作人的新节目《朗读者》开了一天审片会,并且没有结束的迹象。因为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她暂时叫停了这番忙碌。

出现在南方周末记者面前的董卿一副学生模样,黑框眼镜、黑色牛仔裤,素颜,头发也没顾上打理,显得有些凌乱。她手里攥着刚才会议上的记录本,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瞧我,哪还有什么‘女神’的样子。”

过去二十年,从东方卫视到中央电视台,从《魅力12》《欢乐中国行》到青歌赛,直至主持了十三年“春晚”,董卿像她的其他央视前辈们一样,踏入了“家喻户晓”的行列。

谁也没想到,2017年1月一档原本冷门的知识类节目突然爆红,并让在节目中对古典诗词、外国文学信手拈来的董卿,成了网友们口中的“真女神”。

她以诗歌送选手。送给一对父女的,是苏联诗人叶赛宁的《我记得》:“当时的我是何等的温柔,我把花瓣洒在你的发间,当你离开,我的心不会变凉,想起你,就如同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送给一位选手的盲人父亲的,则是同为盲人的阿根廷文学巨匠博尔赫斯所说的:“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节目没有提词器,大段吟诵只能靠记忆。

博尔赫斯那句“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也被董卿作为卷首语,写在了《朗读者》的节目方案里。《朗读者》2017年2月18日在央视开播,每期邀请五六位嘉宾朗读散文、诗、书信、歌词……“朗读者”中有明星、名人,也有学者、作家、医生,还有“有故事”的普通人。

柳传志以“我荣幸地有机会给柳林当爹有四十几年历史了”为开篇,在节目中朗读了他在儿子柳林婚礼现场的婚礼致辞。一对平凡夫妻,成都一个1200亩鲜花山谷的主人周小林、殷洁,在节目中朗读了著名翻译家朱生豪的情书。

第一期节目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他是世界翻译最高奖“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的获得者,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诺奖”评委曾在给他的回信中称他的翻译是“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学的样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bette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