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孔子的根本分歧

鲁迅十岁读《论语》,正因为“绝望于孔夫子和他的之徒”。青年鲁迅才走异路、逃异地,到日本去学习西学,学习新知识新思想。

责任编辑:刘小磊

《鲁迅与孔子》,王得后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3月16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鲁迅和孔子的根本分歧在哪里》)

鲁迅十岁读《论语》,他说过,“孔孟的书我读得最早,最熟”,“我几乎读过十三经”。然而,正因为“绝望于孔夫子和他的之徒”,青年鲁迅才走异路、逃异地,到日本去学习西学,学习新知识新思想。后来,《新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在寂寞里寓在S会馆抄古碑的鲁迅,怀着毁坏“黑暗铁屋子”的希望,受邀与新文化阵营的主将和前驱们一道,奋力发起了对孔子以后两千多年成为华夏正统、主流和统治思想的旧思想旧文化的抗击。

旧思想、旧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什么呢?

《鲁迅与孔子》的作者王得后说得好,“‘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孔子和他的之徒安身立命的学说精魂,是儒家学说的根基,是‘不可得与民变革’的根本特质”。这也正是《新青年》杂志同人发起“批孔反儒”的“思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