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德语翻译小史 视我所窥永是东方

德语世界中,第一部被完整译介的中国长篇小说,大概是1766年译成的中国“十大才子书”之一《好逑传》。

责任编辑:朱晓佳 刘悠翔 实习生 郑韶仪

 

2009年10月11日,德国法兰克福书展,,这是中国首次以主宾国的身份参展。棉棉等作家被当代最著名的德国汉学家顾彬批评为“中国当代文学垃圾”。(东方IC/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3月30日《南方周末》)

歌德式“中国风”

德语世界中,第一部被完整译介的中国长篇小说,大概是1766年译成的中国“十大才子书”之一《好逑传》。

译者是纽伦堡学者穆尔。穆尔把“君子好逑”理解成了“一位名叫好逑的君子的故事”,但这不影响穆尔把译本送给席勒。据说席勒看后十分喜欢,甚至想改编。

席勒的好朋友歌德比他更热衷于中国文学作品。1781年,歌德看到了英国诗人珀西翻译的《好逑传》英译本,十分喜欢,紧接着又一口气读完了由法语转译为德文的《诗经》和《赵氏孤儿》。“世界文学的时代已经来临。”歌德顿时灵感大发,将《赵氏孤儿》改编成了悲剧《哀兰伯诺》。

1828年,歌德读了汤姆斯(P.P. Thoms)翻译成英文的“粤调说唱”文学《花笺记》,十分喜欢,便从中挑出四首唱词,译为德语,并写下了颇具“中国风”的《中德四季晨昏杂咏》十四首。“疲于为政,倦于效命,试问,我等为官之人,怎能辜负大好春光……”当《花笺记》在德国受到歌德追捧的时候,中国人却对它缺乏重视。直到一百年后,才由郑振铎在巴黎国家图书馆的一次调研中,重新发现了它对于欧洲汉学研究的价值。

要是去18世纪的德语书里找中国文学,可以找到不少小说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