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神针”炼成记解放军驻港20年见证人心的回归

“在香港闯红灯、随地扔垃圾等都是违法行为,都有可能会被检控,违法行为会被记录在案。”

与舰艇大队协同海上救援演练。(周汉青、易定/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6月22日《南方周末》)

“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接管军营,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驻军中校军官谭善爱的声音穿越瓢泼大雨。

那一声洗刷百年耻辱。1997年7月1日,东起沙头角,南到文锦渡和皇岗口岸,西至蛇口妈湾,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陆海空三军官兵,从陆地、海上和空中正式进驻香港。

这一晃20年,已转业地方的张杰,仍时常浮现进港时的画面:坐在第一辆指挥用的越野车中,拿着两个对讲机,腰上别着BP机和手机,车上还载着一个柜子般大小的电台。

他还记得,战友宋开进则握着一束绒布花,不停地向沿途欢送的群众回礼,七个多小时没有离手。

“解放军要来了。”香港电台当晚反复播送,并预言将出现“水土不服”。

入“香”随俗

“在香港闯红灯、随地扔垃圾等都是违法行为,都有可能会被检控,违法行为会被记录在案。”

在资本主义环境中驻军治军,确是人民军队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头一回。

“我们学英语、学粤语,还要背诵厚厚的香港法律法规汇编。”张杰回忆说,进港前的四年里,他们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反复推演,反复模拟,真正进港后还是出现了一些意外。

“解放军偷步打靶”,入港不到半月就遭到港媒批评。1997年7月的一天早上八时许,某旅所属一个营开始实弹射击不久,就被香港警察找上门来:“登报打靶时间不是九点钟吗?”

紧接着,某航空兵团的一架直升机也提前半小时起飞,轰隆隆,几乎触爆了驻军法律处的投诉电话。

尽管早就知晓香港有严格的噪音管理法规,市民也大多晚睡晚起,“还是没想到这么一个细节会引起这么大麻烦。”

好奇、怀疑乃至警惕的目光,香港社会审视着这支新来的解放军队伍。驻军取消了军号和呼号,每年组织轮换时不仅提前刊登公告,还要选择在市民熟睡的凌晨后悄悄进行,而“噪音大户”某航空兵团更是小心翼翼。

“为了不扰民,我们想尽各种办法,调整了飞行时间、飞行航线和飞行高度,时间尽量选择9点到22点之间,尽量避开较大的居民区。”驻香港部队某航空兵团政委陈文献对南方周末记者坦言,香港属于全球飞行密度最高的地区,却也无法彻底避免飞行扰民。

噪音投诉以新界居多。驻军尝试着联络当地“乡事委员会”,并在军营开放日等活动中倾斜门票。通过一轮轮的沟通与解释,让陈文献欣慰的是,“我们的噪音投诉逐渐减少,2014年三十多起,2015年十多起,2016年只有零星几起,而且经过核实查证多数还不是我们(驻军)的飞机。”

2017年6月1日,新围靶场上,某旅三营九连连长李亚迪正带领两名战士悬挂一面面警示旗。教导员周磊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香港《防卫(射击练习区)条例》规定,“白天射击要挂警示红旗,并须在射击前1小时挂出;夜间则要悬挂警示红灯,并须在日落前两小时挂出;射击训练必须提前7天登报公告”。

香港社会高度奉行法治。驻香港部队法律处处长姜波介绍说,现行八百多部条例、两千余部附属立法之中,有近百部法律与驻军直接相关。

走进驻香港部队某教导团新兵营,一场驻军法知识竞赛正在进行。对于即将轮换进港的战士来说,踏上这片土地前都要经过基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lee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