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深闺人渐识” 京东“互联网+”扶贫新模式的黑蜂样本

在这片流着蜜的黑土地上,他们却一度“捧着金碗在讨饭”。

“(黑蜂养殖)合作社就是我的第二个家。”61岁的李洪庆是黑龙江饶河县山里乡二林子村人。2017年7月11日,李洪庆一边摇动着蜜桶,眼看着金黄色的蜜缓缓地流进塑料桶,一边开始眉飞色舞地讲述其脱贫故事。

正值而立之年,李洪庆患上重症股骨头坏死,连走路都要依赖一根随手拈来的桦树杖,一家老小的生活也陷入困顿,只能依赖养蜂艰难度日。最初,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李洪庆“差点把蜜蜂养没了”。2011年,李洪庆加入当地黑蜂养殖合作社后形势有所改观。

2017年7月15日,黑龙江省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丰镇河南村,村长陈彦波妻子用勺子舀起刚摇的蜂蜜。他们放蜂地距离村子60华里,这里手机没有信号。

不过,产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收入同步增长。李洪庆老人又惆怅起来,“这么好的蜂蜜还是卖不出去,蜂蜜贩子更是拼命地压价,直到把蜂蜜放到京东网上出售,我们的日子才真正好起来。”

“信息孤岛”

椴树开花,晴空万里,正是摇蜜的好时节。

“每群(箱)蜂可以产蜜50公斤,按照现在的市场价可以卖到1500元左右。”李洪庆喜上眉梢,却说不出任何感谢的话语,只是坚持要送京东集团的工作人员一瓶蜂蜜。

李洪庆所在的饶河县是闻名全国的贫困县,而农村则是扶贫攻坚工作的主战场。当前,农业生产已是最贴近消费者基本需求的大市场,但却是市场化程度较低的生产部门。

2017年7月15日,黑龙江省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威河村村民李洪庆2011年开始养蜂,他因为股骨头坏死,是当地贫困户。

通常来说,中国区域性贫困现象的成因大致可归纳为三类原因,发展资源缺失、竞争意识不强与市场对接失当。

2016年春天,京东集团与饶河县正式结成脱贫帮扶对象。通过多次调研,京东发现当地贫困主因是“市场对接失当”,而有效破解贫困地区发展的“信息鸿沟”与“孤岛效应”,正是京东等电商巨头参与扶贫的优势。

国际上,率先提出“信息减贫”概念的是1984年12月由国际电信联盟提出的《美特兰报告》。此后,各国对由互联网发展引发的“数字鸿沟”问题更加关注。

“利用电子商务可以通过较少的交易成本实现个体效用最大化,看似分散的人、财、物积聚速率与规模受限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提高交易主体灵活性的同时,也有助于厂商积聚客户信息实现规模效益。”京东集团党委书记龙宝正表示。

作为全国最大的自营电商企业,京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李洪庆正是京东扶贫项目的受益者之一。来自饶河县西丰镇河南村的农民林华已成功脱贫,仅靠养蜂一项就能增加10万元的年收入。起初,其子宁可出去务工也不愿养蜂,如今也已加入到养蜂队伍;2000年,饶河镇人李宝山从一家石油公司下岗后,为解决两个孩子的读书生活花销,夫妻长年在外务工勉强维持生计,直到加入养蜂合作社,生活才开始好转。京东集团通过进一步调研发现,农村中较为年轻的人员大多外出务工,而留守者大多年迈体弱,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高,电商人才更是匮乏。因此,如何将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居住相对分散、性格保守的蜂农们聚合在一起,便成为了脱贫的关键。

“农村是熟人社会,这有利于电商扶贫,通过鼓励宣传先行者的脱贫事迹,有利于成功模式的复制和致富知识的扩散,从而降低农村电商扶贫的难度。”北纯新合东北黑蜂养殖合作社社长李大海常年奔波于蜂农之间。

2017年7月15日,黑龙江省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威河村村民李洪庆养的东北黑蜂。

这家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主要负责蜂蜜等产品的集中收购和存储,并提供稳定的收购价,以解除蜂农的后顾之忧。同时,合作社也是蜂农之间的互助组织。

2017年7月13日,西丰镇河南村农民纪长利拄着拐杖从一座旧茅草房中走来,他的妻子则躺在炕上养病。62岁的纪长利也是合作社的成员。

“他不会用手机,更不会上网,侍弄蜜蜂的技术也不高。”村长陈彦波说,纪长利的二十多箱蜜蜂由合作社成员帮忙代养。

通过有效地统筹社会帮扶资源,京东扶贫构建起“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帮扶网络。

“无商不富,无业不强”,类似的宣传标语遍及饶河城乡。六年多来,北纯公司打造的“北大荒”牌东北黑蜂蜂蜜,已随京东遍布全国的高效物流网络走进千家万户。

“摆脱贫困最重要的意义并不是经济上脱贫,而是帮助贫困户摆脱市场意识和发展思路上的贫困。”北大荒黑蜂公司负责人侯树建认为,以京东集团为代表的电商扶贫实质是“智慧扶贫”。

李洪庆现在养蜂年收入可以达到两三万块钱。

借助京东集团的优质平台和扶贫政策,北纯公司已开始调整自身的发展定位:从蜂蜜逐渐扩展到有机农产品加工及健康食品领域,产品种类也从黑蜂蜜丰富到各类有机杂粮、绿色保健品。

走出“深闺”人渐识

黑蜂蜜已有百年历史,这桶“黑金”被挖出却不过三两年。

据当地边疆史地专家考证,早在1918年,旅俄汉民邹兆云泅渡乌苏里江,携15桶蜜蜂进入饶河境内。地处中俄边境,饶河县内森林面积占全境的75%,相对闭锁的环境成为黑蜂物种与外地隔离的天然屏障。

“丰富的天然蜜粉源植物,在独特优越的封闭自然环境里,让东北黑蜂世代繁衍。”全国政协委员、饶河县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付刚说。

经过自然选择,以及韩行舟教授等几代“蜂人”的潜心驯化培育,东北黑蜂在业内一举成名,它们具有采集力强耐寒性强、抗病和抗逆性强、遗传性能稳定、繁殖扩群能力强等特征,几乎集中了世界四大蜂种的所有优良性状。

1978年,在饶河饲养的黑蜂正式定名为“东北黑蜂”。1985年与1988年,来自全国的蜂业专家组对东北黑蜂进行两次鉴定,认定东北黑蜂是一种不同于其它西方蜜蜂的蜂种。1997年,黑龙江省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建立。

“饶河自然环境良好,远离各种污染,远离城市,这让饶河黑蜂蜂蜜能够避免有害重金属、添加剂的污染。”北大荒黑蜂公司销售负责人申志佺介绍说,东北黑蜂能在零下40℃的条件下安然过冬,抗病虫害、抗严寒能力强,这也避免了饲养过程中杀虫剂、抗生素的过度使用。

由于缺乏对接市场的能力,东北黑蜂蜜曾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

7月中上旬,正是椴树花开的时节,蜜蜂飞来飞去,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也格外忙碌,不仅要对通往森林的各条要道严防死守,禁止非保护区蜂群入境,还要同蜂农们一道生活在大森林中。

“与其它自然保护区相比,我们保护的对象很特殊,是空中飞翔的昆虫。”付刚说,蜂王空中交尾后婚飞直径达20公里,人力难以控制,一旦发生“串种”、“杂化”,后果不堪设想,“东北黑蜂这个物种可能就此消失,蜂农也将遭受很大的经济损失。”

望着一只只满腹蜂蜜的“精灵”滑翔而来,准确地降落在巢门上,饶河县西丰镇河南村村长陈彦波笑了起来。

谷雨过后,陈彦波夫妇就进入保护区放蜂,但全年就短短7月是集中采蜜期。偶尔,他们也会回到远在六十多华里的村落中,但多数时间要生活在森林中。这里没有电力,没有手机信号,时有野兽出没。

“野猪怕蜜蜂蛰不敢靠前,最讨厌的是‘熊瞎子’,专偷蜂蜜还损坏蜂群。”陈彦波也曾深受其害,“养蜂是个风险活儿。”

陈彦波是名地道的东北庄稼汉,不善言辞。他的记忆中,2007年和2011年,饶河地区的椴树蜜、草花蜜均绝产,蜂农损失惨重;2012年,保护区又遭遇罕见高温、干旱和虫灾,甚至一些有毒蜜粉源植物也开花流蜜,这导致蜂群群势严重下降。

养蜂风险高,基本靠天吃饭。然而,为东北黑蜂“保种”,蜂农不能出境(保护区)追花夺蜜。

“为了保护黑蜂保种和蜂农从事生产的积极性,合作社给蜂农上了各种保险。”北纯新合东北黑蜂养殖合作社社长李大海说,每群(箱)蜂只要缴纳保险费30元,一旦发生歉收就可得到1000元的赔付,防治病虫害所用的中草药也在赔付之列。

丰收年景,蜂农亦有惆怅。

“仅靠饶河和黑龙江一县一省,根本无法消费那么多蜂蜜及其产品。那些年,蜂蜜价格被小贩子们压得很低,甚至根本就卖不出去。”北大荒黑蜂公司销售负责人申志佺记得,直到国家电商扶贫政策大规模实施,这一状况才得到改善。

市场化中让“渔生鱼”

京东来了。

2017年7月15日,黑龙江省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胜利农场的东北黑蜂蜂蜜的加工厂,工人在生产线上生产瓶装黑蜂蜂蜜。

2016年1月,京东集团与国务院扶贫办签署《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提出产业扶贫、用工扶贫、创业扶贫和金融扶贫四大策略。

“京东与国务院扶贫办合作,就是要做到精准扶贫,把扶贫效益和价值最大化。”京东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强调。

早在2015年初,刘强东就提出京东农村电商发展的“3F战略”,即工业品进农村战略(Factory to Country)、农村金融战略(Finance to Country)和生鲜电商战略(Farm to Table),致力于解决农民买好东西难、借款贷款难、赚钱难的“农村三难”问题。

“作为电商领域的一只领头雁,京东集团对于‘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的创新实践非常值得借鉴。”全国政协委员、饶河县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付刚认为,互联网技术与贫困地区资源的有效对接,是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当前,饶河地区年产蜂产品两千余吨,产品涵盖蜜、浆、胶、粉四大系列六十余个品种,产值上亿元,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为东北黑蜂产业的发展和扶贫工作奠定了基础。

与饶河相毗邻的抚远、同江等亦是著名的贫困县。近年来,京东利用“互联网+精准扶贫”的产业链优势,通过自营、特色馆、特产店、众筹等多种模式,把两地丰富的野生鱼类资源推向全国市场,尤其鲟鳇鱼和大马哈鱼成为京东平台的畅销品。

饶河黑蜂蜜的成功,只是京东助力产业扶贫的“东北样本”。

在西南地区,京东与四川省苍溪县结成帮扶对子,设立“京东苍溪特产馆”,使苍溪猕猴桃一夜成为水果界的“网红”;在大西北,京东与青海省海西州签署电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为茶卡羊等农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一举成为北上广深市场的紧俏货;在华北,京东与河北武邑山区的贫困村共同推出“扶贫跑步鸡”。

“跑步鸡”已进入千家万户的餐桌。2016年“双十一”前夕,通过“手机京东”的一场直播,刘强东亲自下厨制作出一份“东哥大盘鸡”,引发社会各界对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支持和关注。据说,“京东跑步鸡”正是刘强东想出来的扶贫金点子,也是京东金融推出的“京农贷”标杆扶贫业务之一。

“通过丰富的技术和市场培训,京东‘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旨在有效提高贫困农户谋生能力。”京东集团党委书记龙宝正介绍说,2016年以来,在国务院扶贫办多次指导下,京东探索出产业、创业、用工、金融四大扶贫措施,与各省、市、县扶贫办积极对接,派遣数十名中层干部在贫困县区挂职,先后安排近千名采销人员到三百多个贫困县考察对接,积极推进农产品网上销售。

京东扶贫遍地开花结果。迄今,京东已开设扶贫特产馆109个,与832个贫困县6003个商家开展合作,上线食品、生鲜、服装、家居等扶贫产品累计283万种,扶持1000多家地方龙头企业,带动28个重点产业。

有评论认为,与现有一些电商扶贫的做法不同,京东“互联网+”精准扶贫战略,不仅仅是对国家既有扶贫路径的有效补充,还在企业和市场层面构建了全新的精准扶贫平台和渠道,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促共进、协同发力的大扶贫格局。

图说 61岁的李洪庆是黑龙江饶河县山里乡二林子村人。2017年7月11日,李洪庆一边摇动着蜜桶,眼看着金黄色的蜜缓缓地流进塑料桶,开始眉飞色舞地讲述其脱贫故事。

2017年7月15日,黑龙江省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丰镇河南村,村长陈彦波妻子用勺子舀起刚摇的蜂蜜。他们放蜂地距离村子60华里,这里手机没有信号。

2017年7月15日,黑龙江省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胜利农场的东北黑蜂蜂蜜的加工厂,工人在生产线上生产瓶装黑蜂蜂蜜。

扫描二维码,感受东北黑蜂蜜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