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友:我住在一楼半

像我这种人可能是住在一楼半的,所以做一点所谓文化、艺术。——吴清友

责任编辑:李宏宇 朱晓佳 实习生 来雨桐 陈瑞迪

2014年,吴清友(左)与艺术家蔡国强在蔡国强作品《九级浪》布展现场。(南方周末记者 王寅/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7月20日《南方周末》)

弘一大师把人的生活分为三层。第一层住的人就是物质生活,名牌、精品、豪宅、飞机、珠宝等等;住在第二层的人,物质生活是生存的基础必要,但是他不会太迷恋,他要有精神生活。

像我这种人可能是住在一楼半的,所以做一点所谓文化、艺术。

——吴清友

2017年7月18日,吴清友因病去世,享年68岁。一年多前在台北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他曾说,自己在三十多岁创办诚品书店,亦与对生死的思考有关。

2015年,苏州的新门店开幕之前,诚品书店曾在网络上预募会员,设计了三个问题,前两个是:你为自己未来的书所起的书名是什么?你在书中希望人们记住的经典金句是什么?“鼓励原创,但不排斥非原创金句”,数万名读者踊跃参加。

在台北诚品行旅酒店,吴清友以极其欣赏的口吻读起这些来稿中的精华。读者Vennisa的书名是《以我欣赏的方式度年华》,“就算没有掌声,我依然自我欣赏。”读者顾小月的书名是《一杯茶,一本书,就是一段人生》,她的注解是“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读者灰灰的书名是《一棵开花的书》,金句是“永远有爱,永远有信念,永远坚定”。读者叶燕妮的书名《波澜不惊,原来我是那缕阳光》,金句是“你笑,全世界都笑,你哭,只有你一个人在哭”。

“将来这些创作都会在我们书店的某些地方出现。诚品谈的是集体创作,你不光是我的客人、消费者,我们更希望你来参与,有你的记忆在里面。”吴清友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诚品24小时书店的概念就是“集体创作”出来的。让所有读者参与,把读者的想法纳入经营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lee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