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老师】学生的三句话
一晃眼,在耶鲁教中文已经超过二十年。春花秋月,日出日落,看看镜子里的自己,也早从青丝玉颜变得两鬓如霜了。
责任编辑:朱又可
(本文首发于2017年8月31日《南方周末》)
编者按
开学了,教师节也快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常见的往往是从学生的角度写老师的文章,把老师对象化,这固然有趣,但少了老师的现身说法。现在,我们请到兼有教师身份的三位作家,写写他们的体验与感悟。
一晃眼,在耶鲁教中文已经超过二十年。春花秋月,日出日落,看看镜子里的自己,也早从青丝玉颜变得两鬓如霜了。这些年来,时常听到这样的问询:你,值么?或者,问得更戏谑也更具体:你,撂下手头抡惯的笔杆吃起了粉笔灰,倾下腰身去给小洋鬼子讲解“波泼摩佛”,值么?
本来,我一般不会回应那一类在此地属于“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混话。不必说,在此洋风洋水的异域,可以借中文母语安身立命,更可在一流“藤校”中为人师表;于时代激变的颠扑流离中,可以谋得如是一片绿荫,一坂净土,我只有感激命运厚待、上苍佑护的份儿,时时心存感恩、谦卑和敬畏,从不敢胡诌任何玩“酷”、玩世的狂言。然而,这一类问询多了(尤其在遇见京师故交时),我就会拿出下面这三句学生的话来“搪塞”,反问道:值不值,你看呢?
第一句话——
“苏老师,毕业这些年,我仔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吴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