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创制国际公共产品” 全球化进程里的中国角色变换

从“人如潮涌,物畅其流,货如轮转”的海关,到“一张白纸,从零开始”的自贸区,再到星罗棋布的外贸小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已深度融入全球经济。

责任编辑:曹海东 于冬

(农健/图)

(农健/图)

(农健/图)

(农健/图)

(农健/图)

数说:中国已成世界经济增长主引擎:2013年至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平均为31.6%,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

(本文首发于2017年10月12日《南方周末》)

编者按:从“人如潮涌,物畅其流,货如轮转”的海关,到“一张白纸,从零开始”的自贸区,再到星罗棋布的外贸小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已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中国正从国际秩序的边缘者、普通参与者,转为创建者、主导者,特别是积极主导创建新的国际机制,这为全球化指明了新方向、注入了新内涵。

中国越来越重视在现有国际体系外创制的新路线。“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亚投行、金砖国家发展银行、丝路基金等一系列国际公共产品的创制,均是中国在现有国际秩序之外寻求“增量发展”的重要实践。

“最后10分钟,还有国家加入。”2015年3月31日,由于天气原因,金立群所乘坐的航班延误。

那一天,正是第一批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的截止日期。当晚11点50分,离最后的截止时间还剩10分钟。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机场,金立群得知还有国家在递交加入亚投行的申请。

“比较理想的情况下,至少会有二十来个国家加入。”金立群在接受《财新周刊》采访时称。最终,57个国家成为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截至2017年8月,亚投行成员数量已达80个。

首倡的多边金融机构得到热烈响应,只是中国成功参与全球治理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的启动,以及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及应急储备安排的创立,标志着中国正逐渐从国际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柯珂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