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稿上有每个作家跟作品搏斗的过程大英图书馆作家手稿展背后的木心

“在乡下读着那些翻译书,想象巴黎是什么样子,伦敦是什么样子,马德里是什么样子。等我们真到那个地方的时候,我们对这个地方的自由想象反而被具体化了,再也不能随便想了。”

责任编辑:邢人俨 宋宇

随英国作家手稿展出的,有这些作家的英文原著和各式中译本,最古老的译本已近百年历史。(木心美术馆供图/图)

大英图书馆珍藏作家手稿展展出了英国作家拜伦、王尔德、兰姆和伍尔芙的手稿原件。(木心美术馆供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10月19日《南方周末》)

“在乡下读着那些翻译书,想象巴黎是什么样子,伦敦是什么样子,马德里是什么样子。等我们真到那个地方的时候,我们对这个地方的自由想象反而被具体化了,再也不能随便想了。”

2017年,大英图书馆珍藏作家手稿来中国展出,展品包括英国作家拜伦、王尔德、兰姆和伍尔芙的手稿原件,首站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第二站到了浙江省桐乡市乌镇木心美术馆。对于一座地处小镇的美术馆来说,这样规格的展览实属难得,又并非没有渊源。

2015年,木心美术馆曾从德国借来五件尼采手稿,主办了特展《尼采与木心》。德国人最初很犹豫。“你告诉我,过去一百年,有没有亚洲任何国家来借过尼采(手稿)?”木心美术馆馆长陈丹青反问对方,得到的回答是,没有。“他们不知道,他们的文化在过去一百年被大量地翻译过来,真的影响了中国。”很快,德国人答应出借。

英国人也被类似的原因打动。随英国作家手稿展出的,有这些作家的英文原著和各式中译本,最古老的译本已近百年历史,全部由木心美术馆提供。

木心本人就是西方文学的忠实读者。书读得多了,他笔下的人物也仿佛走遍了世界。1980年代,一位文人疑惑地问木心是不是游历过欧洲许多国家。“如果对她说我没有去过欧陆,她会发窘,”木心当时回答,“是呀,像梦游一样。”

事实上,直到1994年,木心才踏足伦敦,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去欧洲。三周的旅行后,他动笔写下散文《英伦夜谭》,仅仅写了九页,便永远搁置了。“我盘桓英伦,反而畏于描摹目击亲炙的那一切。”木心开玩笑说,“但丁如果真的下地狱上天堂,他也写不出《神曲》。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柯珂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