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倒逼医生药师联合问诊 重塑药师

“药剂科不就是发药吗?药师怎么也上楼来了?”

责任编辑:袁端端 实习生 韩钰泽

北医三院帕金森联合门诊,医生与药师在商议患者病情。(南方周末记者 郭丝露/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3月22日《南方周末》)

试行联合门诊后,不少患者的第一反应是质疑。“药剂科不就是发药吗?药师怎么也上楼来了?”

但在病种复杂多样、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慢性病门诊中,医生们发现,“新药层出不穷,研究数据参差不齐,临床药师给的专业建议就非常重要。”

凌晨四点刚过,任建明(化名)房中又传来“砰砰”声,每一声都敲到妻子的心上。

为了抵御帕金森病带来的身体僵硬,这位刚满六十周岁的大学教授每天用锤子将后背敲得通红。他需要同时服用八九种药,每月的重要任务便是去医院药房取药。

药剂科对他来说就是取药窗口,药剂师则是窗口中伸出的一双双手。

现在,这双手的主人们,正慢慢走到台前。

2017年4月,国家卫计委、财政部等联合下发《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多年试点后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取消药品加成。

一夜之间,药剂科从“创收部门”变成了“负担部门”,通过医药代表渠道拿利润赚钱的粗放生存方式不再可行。这也倒逼药剂师主动出击,让自己在诊疗环节中的作用越来越清晰。

一些三甲医院开始试点“医师药师联合门诊”,这种几乎与医药分开试点同时起步的尝试,被认为是探索专业临床药师向药事服务转型的佳例,也是医改新政的“意外收获”。

“零加成其实就对药剂科说了一句话:再这样做就不行了。”山东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副教授左根永推测,取消药品加成使药事服务转型“至少提速三十年”。

一张桌子,两个人

持续服用多种药物,正成为越来越多国人的生活常态。治几种病的几类药能不能一起吃?过去,面对这个疑问医生们最常规的操作方式是让病人去问问其他科大夫。

“医师药师联合门诊”尝试改变这一切。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帕金森门诊,诊室中央摆着一张桌子,门诊副主任医师刘娜与主管药师易湛苗分坐左右。医生读片、诊断后,叮嘱用药和其他注意事项的任务,由药师来执行——联合门诊中,选药、用药医生都和药师共同决定。

任建明并没注意诊室里多了一个药师。他只记得,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次从诊室出来,夫妻俩手上都会拿着一个单子,按照早中晚、饭前饭后,用不同的颜色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