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文学神父离去了 艾特玛托夫遗照

有人说,艾特玛托夫因为没有得到诺贝尔文学奖而耿耿于怀,所以后期的他试图在艺术趣味上向诺奖‘靠拢’。如果是这样,这是他文学生命最大的悲哀。要知道,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他早就是诺奖得主了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陈倩儿

  2007年9月18日,艾特玛托夫在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电影联合会二楼他的办公室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他举着大部头的《玛纳斯》说,“谁能写出这样的书?”他一直打算到新疆拜访他同一民族(中国称柯尔克孜族)的90岁的《玛纳斯》史诗演唱者居素甫·玛玛依,“但我还没有做好准备,”他对本报记者说。今年,本报和新疆经济报与吉尔吉斯斯坦文化部部长拉也夫商量邀请艾特玛托夫访问新疆,让这个只有500万人的民族的两个文化巨人见面,此事已经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外办的正式批准,正在与吉国文化部进一步商谈细节,不想艾特玛托夫溘然辞世,终为憾事。                                             ——编者
艾特玛托夫小传
1928年12月12日生于吉尔吉斯斯坦塔拉斯山区舍克尔村。1937年苏联“肃反”时,任州委书记的父亲冤遭清洗。1958年艾特玛托夫发表中篇小说《查密莉雅》,它与后来的《我的包着红头巾的小白杨》(4部中篇小说结集)一起获得1963年列宁奖金。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白轮船》、《早来的鹤》、《花狗崖》和长篇小说《一日长于百年》(获1983年苏联国家奖金)、《断头台》等。他的作品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出版,在国内外拥有广泛读者。1976到1991年任苏联作家协会理事会书记处书记、常务书记等。苏联解体前艾特玛托夫主要生活在莫斯科。他曾经担任过总统委员会委员、前苏联驻外大使,去世前是吉尔吉斯斯坦驻比利时、卢森堡及荷兰三国的大使和驻欧共体代表。

  那天晚上和整个一夜大家是一块在死者的院子里度过的,天气也刚好使人们产生这样做的情绪。萨雷-奥捷卡草原的夏天,白天酷热,夜晚则像快到秋天那样凉爽,气候变化很大。
还是黄昏时候,人们就把为明天追悼仪式宰的羊剥了皮,清了内脏。
安葬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做好,现在他们只有等到天明。夜晚的时光过得很肃静,当一个年高德劭的长者死去时,都是如此,因为大家心里都很悲痛。


——引自艾特玛托夫《一日长于百年》

6月10日,这一天,如同艾特玛托夫描述过的情景一样,很多人陷在悲痛之中。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11日报道:世界著名的吉尔吉斯斯坦作家钦吉兹·艾特玛托夫10日在德国纽伦堡一家诊所病逝,享年79岁。艾特玛托夫是在观看一部在德国拍摄的电影时病倒的,这部作品改编自他的小说《一日长于百年》。

5月19日因被诊断为肺炎和肾功能衰竭,艾特玛托夫被送往纽伦堡医院治疗。吉尔吉斯斯坦艾特玛托夫治丧委员会宣布,艾特玛托夫的遗体于6月14日安葬在吉首都比什凯克附近的一座公墓。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总统新闻发言人当天向外界透露,共和国总统库尔曼别克·巴基耶夫宣布,因人民作家钦吉兹·艾特玛托夫去世,6月14日为全国哀悼日。哀悼日当天首都降半旗并取消所有娱乐性活动。巴基耶夫对国家电视广播公司下达总统令:“对人民作家的葬礼进行现场直播。”

总统令指出:“吉尔吉斯斯坦人民作家、社会主义劳动英雄、苏联列宁和国家奖金获得者艾特玛托夫将永远留在每一个吉尔吉斯斯坦人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全体人民的记忆中,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他让世界了解了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人民及其文化和风俗。”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致唁电表示哀悼。

此前,2008年被宣布为吉尔吉斯斯坦的艾特玛托夫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