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两次自杀 此前陷入“多头贷” 菲妥妥事件再调查

不过一个半小时车程,一家人兜兜转转了近5天时间,几上几下高速,才最终把车开进了服务区。第二天早上,服务区工作人员接到警方通报,才知道有人在这里自杀。

责任编辑:吴筱羽

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芳古园一区的北京一品清心文化发展中心已被警方贴上封条。(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欧叶/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6月14日《南方周末》)

不过一个半小时车程,一家人兜兜转转了近5天时间,几上几下高速,才最终把车开进了服务区。第二天早上,服务区工作人员接到警方通报,才知道有人在这里自杀。

2016年是邓家借贷的高峰期。10月,菲妥妥的名字现身北京某投资公司的借贷系统。她名下贷款了8万元,分48期偿还,每期本息2858.67元。

监管层的铁腕整治,没来得及挽救这个步向深渊的家庭。

2018年6月11日,北京西三环一家注册资本千万级的担保公司,业务员张超仍记得一年半前来借款的那个北京“土著”:身高一米八,准拆迁户,生意人,自信,身边还跟着个类似司机身份的人。

摸爬滚打多年的张超,马上下了判断:“邓哥,很有实力。”

张超打开征信系统,看到“邓哥”已有二三十万元的银行借贷记录。他并未介意,运作之下,又一笔贷款放出。

相同的一幕,在多家金融机构里不断重复着。

甚至到6月2日,手机弹窗弹出“北京一家三口5月底两次自杀”的新闻,张超也未料到,“邓哥”会是自杀者之一,而警方通报的自杀原因,正是“公司经营出现问题、欠下高额借款并牵扯到家人”。

与邓一同自杀身亡的,还有其28岁女儿、北京某著名医院急诊科护士邓菲。

邓菲更为人所知的,是网名“菲妥妥_穆修修”。

5月20日,她在微博发布遗书,被警方解救后,随后却在网上被斥为“戏精”,遭遇人肉搜索。

六七年前的博文、帖子纷纷被扒了出来。宠物猫、苹果手机、出国旅行、一件定制旗袍,所有生活享乐,都被视为邓家“有钱不还、自杀逃债”的证据。

邓家二次惨烈自杀后,究竟是网络舆论还是“高利贷”杀人,争论不休。

然而,事情恐怕更复杂一些。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发现,至迟2015年1月9日起,菲妥妥、父亲邓福谷或母亲刘静怡,均开始以生意周转等理由,在银行机构、小贷公司、网贷平台多次借贷。尽管相当一部分贷款的本金、利率不高,但贷款次数层层累加,邓家逐渐陷入“多头贷款、以贷养贷”,最终走向悲剧。

这是国家自2017年以来反复强调防控的消费金融类风险,业内人士早已发现,当借贷人同时向多家机构贷款,很可能意味着此人现金告急、此后也难以偿还。但疯狂揽客带来的利润诱惑,各机构信息割据的征信平台,依然让“过度多头放贷”成为行业野蛮生长的信条。

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2017年11月公布的监测结果显示,当时引发监管警惕的现金贷平台达2693家,多集中在北上广三地,上百万用户存在多头借贷。而邓家,则是这一“多头贷款”诅咒的又一个“受害者”。

一家人的两次自杀

5月31日,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住进了一位特殊病人,因北京口音而显得独特。院方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她正是菲妥妥的母亲刘静怡。

当天,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