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异端”的道德试验

“范美忠的这个网络道德试验,其实非常有价值,他检验了一下中国当下的道德观,我们发现,其实还是‘圣人化’。”

被他发言搅动的种种社会情状,更值得深究

震后第10天,当范美忠决定为自己的劫后余生经历留一份底稿时,他耍了一个小聪明。

这位在地震发生时撇下学生“一溜烟就跑得没影了”的中学教师,事后对他的学生说,“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你们不知道吗?上次半夜火灾的时候我也逃得很快。”

但在见诸文字时,这句话后面加上了:“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我不管你们你们也没有危险,何况你们是十七,十八岁的人了。我也决不会是勇斗持刀歹徒的人。”

5月22日上午,9点10分,他把这篇超过6000字的网文贴在了自己常去的天涯社区“闲闲书话”版。

那时,电视台还在准24小时地现场直播,直播专题的名字,有的叫“抗震救灾,众志成城”,有的叫“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无数人在电视机前泣不成声,本地报章也适时推出了抗震英雄谱,一天一整版。

范美忠在电视上看到了谭千秋,这位德阳东汽中学的教师,在生命最后一刻张开臂膀护住了四个学生,范美忠接着又看到了更多舍己救人的报道。他想起了他的一个朋友,一家杂志社的执行总编。这位总编,在地震来临时没有勇救女下属甚至没等她一起跑,更没冲进其他人的家里去救人,为此他始终无法摆脱一种良心的折磨。

范美忠认可媒体对谭千秋的报道,但是他从更广泛的报道中“感觉到了某种遮蔽和某种对牺牲道德的宣扬和暗示”,按他的说法,“电视上全都是英雄,全都是可歌可泣,却少了真实的东西”。

于是他虚构了上文那段看似狰狞的谈话,他首先希望借此告诉他那位总编朋友,你不是唯一那样做的人,其次,你没有做错什么。然后,他说他故意要对“道德绑架”做一次反驳,“那么多老师跟我做出了同样跑的选择,为什么他们都不敢说出来?是他们畏惧这个指责,有一个潜在的道德压力在里面。”

帖子发出后,他留在电脑前和跟帖者讨论,或者对呛,12点50分,他回帖说:我看到以道德的名义的时候我就忍不住要唱反调。

3天后,传统媒体介入,“生死瞬间,哪怕是我母亲我也不会管”在新闻纸上被放大,并以化繁为简的方式重返网络,“范跑跑”由“闲闲书话”的小圈子进入公众视野。

 

他有点后悔了

范美忠有自己一套严密的逻辑,他不说话的时候,犀利的目光藏在800度眼镜背后,但半天不说话,开口说半天,他一阐述起自己的观点,便滔滔不绝起来——除非你强行打断——他对这一点并无不满:“你尽管质问我,新闻媒体履行的就是监督功能……”
那么网友呢?

“网友想对我怎么问就怎么问,想怎么批评我就怎么批评我,只要不对我人身攻击。”

基本上很难。

有人搜出了他的生活照,到处转贴,某网站网友回复,2到6楼分别是:“这种人渣也能混进北大?”、“亏他做得出这种表白,真够无耻的”、“猥琐男”、“妈的阉了他”、“据说这小子给北大开了”……

不过,这种挑战于他,也并非第一回。父亲去世时,他的“权利平等”说也曾引发小范围的众怒。当时家人都要求跪拜,范美忠一开始也跪拜了,但此后在不断被要求跪拜时,很容易逆反的他没有再跪,导致长辈、兄弟、亲戚都对他有很大意见。

“他们认为这是不孝。我的父亲跟我有血缘关系,他做我的父亲,但在人格上他和我是平等的,我悲伤但我不履行跪拜这个仪式。我的兄弟履行了这个仪式,但在整个过程当中不断说笑,没有任何悲伤。我跟我父亲是平等的,没有必要跪拜。”他说。

对于网上铺天盖地的骂声,他辩解,舍命救母是道德高线而不是道德底线。同理,他还不止一次地强调,如果教师舍命救学生是一个道德底线的话,那么谭千秋就不是英雄。

作为几个著名论坛的资深网友,他早就习惯了争吵。按他自己的说法,他激烈的言辞就是为了引发大家的讨论,“四平八稳地说,就没人理了……我在用好像是主流所不认可的方式来试探这个社会言论自由的容忍度。”

只是,现在多数人只记住了两条:你不救学生,你不救母亲。他有点后悔了,“我现在开始反思当初自己的行为,当时也没有想过这种语言策略带来的后果。我不是圣贤,我不能预料。或许用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更能让大家接受。”

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展江看来,“范美忠的这个网络道德试验,其实非常有价值,他检验了一下中国当下的道德观,我们发现,其实还是‘圣人化’。”

成了一个新靶子

如果范美忠不是一个“(至少自称)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或者他不把自己的政治观点抖露得如此明显,那么“范跑跑事件”或许只是若干师德丑闻中的一起,人们会骂他,连带骂他的母校北大,再顺道反思一下中国的教育,感叹一下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也可能会有人发动人肉搜索,公布他的电话和家庭住址,让范跑跑演变成下一个“铜须门事件”。

但当他给自己贴上了政治标签,民意便被搅动得“别开生面”,继而波诡云谲了。

有人在百度范跑跑吧发言:挺范的报报你的职业。不是流氓就是无赖。还有美国人养的毛驴。

还有人从范之“跑跑”,看出了“中国精英的某些嘴脸”,他们是不是“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考虑自己太多了,考虑大众太少了?是不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攫取了太多本属于大众的利益?”于是范美忠又成了有中国特色左右之争的新靶子,“受邀代表”某一群体,接受持相反观点人士的隆隆炮火。

一些对自由抱有好感的人,第一反应则是范美忠“非我族类”——具体言之,就是对他事后的辩解,尤其是扯起自由的虎皮做大旗极为反感,认为他这个“伪自由主义者”是在“歪曲自由”,甚至“绑架自由”,从而造成公众对自由与自由主义的误解。

一家门户网站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假如范跑跑在美国”的专题,看起来有为范式言论“消毒”的意味,一篇文章这样写道,“范跑跑是中国精英的一面镜子,用以指其本人或者极少的几个极端的自由主义者则可,倘若加于全体中国精英,那简直是诬蔑。”而一位名叫“自由者”的天涯网友,以他自己的理解,干脆说:“自由主义者是敢为自由和正义献出生命的,否则,还能叫自由主义吗?”

 

又一次转折

又一次转折发生在凤凰卫视的一期节目播出后。

6月7日晚上播出的《一虎一席谈》,请到了范美忠,和他的激烈批评者郭松民。郭在节目刚开始时,就用“无耻”来形容范美忠的表现,看起来这符合现场大多数人的观点——掌声雷动。

随后郭质疑范美忠为什么逃走时连喊都没有喊,范解释当时已经慌了神,被郭否定:“你没有喊,你是怕学生挡住你的出路。”观众席中有人喊“对”,部分观众鼓掌。

在接下来的辩论中,郭几次打断范的发言——这令现场部分观众小声议论——范提出希望郭遵守道德底线和人格平等,让他说完,却被郭再次打断:“你说的已经够多了。”

郭情绪激动,发言时一直手指对方。

此后形势突变,不能忍受郭频频插话的范突然发难:你以为你是谁啊,你可以骂我无耻,我也可以骂你是一个傻瓜。

他把“你是一个傻瓜”重复了三遍,说时不急不徐,甚至带着智力优越的微笑,郭则在猝不及防的回骂中,抛出了“畜生”、“杂种”、“不是人”等字眼。现场哗然。

而范美忠则在最后的三个“有原则”的道歉中,赢回了现场多数观众的掌声。

一位名叫“虎老虎”的天涯网友说,如果有孩子,会送给光亚校长领导下的范跑跑教育还是会送给郭评论员教育呢?郭评论员给我的感觉是,孩子放他那,就算没有地震,人身安全也不敢保证。

郭松民随后被命名为“郭跳跳”,网上对他的嘲笑和抨击甚至超过了范跑跑。郭松民的朋友们为他的气急败坏感到惋惜,有人认为是因为郭的强势道德批判激发了人们对一个持“非主流价值观”的教师的同情,也有人相信,郭的表现唤起了人们对专制时代的恐惧记忆。

腾讯网曾发起调查:你认为范美忠是什么样子的一个人?截至6月10日中午12点,有77384位网民参加。“中国精英的反面教材”占49.02%,“率性不虚伪的人”占42.52%,另有8.46%的网友选择了“说不清楚”。“这个结果已经很不错了。我没敢指望大多数人支持我。刚开始,网友都是一片骂声,包括许多网络精英。”范美忠看了这个调查后说。

“为什么调查中‘率性不虚伪的人’这个选项还能占那么多?它有一个背景,现在流行一句话:收入上升,信誉下降,彼此戒备,天天过节(愚人节)。我觉得它说得挺好,一般自然人的信用和社会人的信用都出了大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孝正说。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