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替我们数算着日子

谢谢青年陈子衿,在他哀而不伤的记录里,让我茫然地想起,是谁在替我们数算着日子。

责任编辑:朱又可

(新华社/图)

2017年1月23日,离过年只剩下四天时间,青年陈子衿和自己的母亲去医院做春节前的最后一次复查。他在“抗癌日志”中,记录下了这个确凿的日子。

不足一年前,青年陈子衿被确诊为“淋巴癌”四期,这个在“豆瓣阅读”平台自我定义为“九零后,生于湖北,高龄隐形正太,资深圣母。靠脸吃饭未遂,只好深度挖掘不存在的才华”的年轻人,时间轴至此位移,在另外的时空里旋转。

消毒水,无菌仓,手术,化疗,恶心,呕吐,深夜闪烁的手机和电脑,陌生到近乎虚构的读者……

在2017年1月23日的日志中,陈子衿如是写道:

抽完血,我便坐在电梯间的椅子上等结果,我妈去加热饭菜了,做完移植出仓后,我依旧按照当时下发的食谱严苛控制饮食,上面写着“一年内不要在外面的餐厅吃饭”,于是每次来医院,我妈便起个大早做好中午的饭菜,拿到医院的微波炉里加热,至于她自己,总是下楼买两个馒头对付过去。

青年陈子衿的文字能力好过我所见识到的许多“作家”,但我不想使用别的说辞来形容他的文笔,因为除了“流畅”之外,此处使用任何其他的辞藻,都会令我觉得是走到了“好”的反面。

这便事关了“平静”。平静何其难,尤其在我们被铿锵、被声嘶力竭、被“鸡汤美文”、被各种“逼格”以及痞子语言淹没的当下;尤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周凡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