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许子东 | “一百年了,有些事情天翻地覆,有些事情变化不大”
“如果今天的年轻人,能够多些了解近几十年来中国发生的事,无论如何是对国家对人民都有好处……讲到中国的人和事,鲁迅还是最深刻。一百年了,有些事情天翻地覆(比如互联网成为生活方式),有些事情变化不大(比如互联网上的内容逻辑)”
责任编辑:周建平
“如果今天的年轻人,能够多些了解近几十年来中国发生的事,无论如何是对国家对人民都有好处……讲到中国的人和事,鲁迅还是最深刻。一百年了,有些事情天翻地覆(比如互联网成为生活方式),有些事情变化不大(比如互联网上的内容逻辑)”
1985年,年轻的副教授许子东到北京替人大副委员长胡愈之起草关于郁达夫的报告,会上亲眼目睹了主持人夏衍的忏悔。“本来只要讲五分钟,可他讲了半个多小时,他忏悔。下面的其他作家都看呆了。夏衍说我们当初对郁达夫不好,‘左联’当时太左了,对郁达夫很不公平。这个老人动了真情。”
许子东在华东师大师从文艺理论家钱谷融先生,他与文学研究会作家许杰是浙江天台同乡,也拜访过郁达夫妻子王映霞,还担任过《辞海》现代文学条目的编辑。
“那是1989年,现代文学部分的修订名义上是孔罗荪(前上海作协秘书长)、李子云(前《上海文学》副主编)负责,实际上是我跟复旦大学的陈思和在做具体工作。我把定义郁达夫的‘颓废’改掉了,把徐志摩的什么‘消极情调’改掉了。那时候我征求李子云的同意,说辞海不应该有价值判断吧?李子云说对,讲史实就可以。”
几年后他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求学,和汪晖、孟悦、史书美等一起在该校参加过李欧梵主持的有关“五四”现代性的讨论课,其间讨论到张爱玲的文学史意义。校内停车费用高,他每每把车免费停在校园南面交叉路口附近的路边,然后搭巴士去教学楼。几年以后,许子东惊讶地在《最后的苍凉》一书中看到那条路口的照片,方知原来张爱玲最后的住处就在Westwood和Rochester路口。而即使在寻找车位时,许子东也在构思有关她的论文,心中暗暗和范柳原、七巧、葛薇龙等人对话,说不定曾经和作家擦肩而过。
所有这些因缘际会,或者真实参与历史进程,都为他研究现代文学提供了难得的“现场感”。但这只是许子东在治学与讲课时,接近研究对象的一面。解读许氏《现代文学课》,更重要的是看到,他试图在主流教科书和海外研究视角中,寻找一种新的可能性。
在香港岭南大学,从9月到12月,许子东每周有两个小时要向校内的百余名学生,讲述中国现代文学这门中文系必修课。
按照传统的划分标准(如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现代文学即1917至1949年之间的中国文学。钱理群等人的这本教材,既是“王瑶—唐弢”系列中较晚近的一本,也是教育部的指定教材。许子东在岭大中文系上现代文学课,同样以这本作为主要教材。但同时,他也会用到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香港同学问:考试用哪本?回答是:都可用都可不用,都可借鉴都可批评。“我在香港上课的责任,中国现代文学,会介绍不同的价值观、文学观,不同的评判体系。这不仅是香港学院的优势,也是所有大学里最基本的学术精神。”因为现代文学课也是所有中文大学的基础课,现代文学史写作又有意识形态背景,任何“重写”和探索都不太容易。
许子东直言喜爱鲁迅,甚至超过自己有专书研究的郁达夫和张爱玲,同时引述林毓生的话:“鲁迅、陈独秀、胡适这一代人不是反儒家,而是太儒教了。因为用思想、文化来解决社会问题,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师道尊严和散淡人生如何统一?”许子东曾经在一次纪念恩师的活动上自问自答:“率真。钱谷融老师曾经对我说:年轻人不要失掉锋芒。名利我不是不要,但如果它限制了我的自由,要我隐藏我的一部分真性情,要我用很大力气才能得到,那我宁愿不要。”
与三卷《许子东讲稿》里的第二卷(现代文学研究成果)相比,《现代文学课》看似语言平实,适宜初入门槛的学子,但也涉及诸多学术界热点。书斋之外,许子东也关注社会现实,影视、旅行、综艺等,信手拿来,成为文化批评的素材。
两年前,许子东的《现代文学课》在腾讯平台上直播。观看者过百万。多重视角和亦庄亦谐的语风,借由直播传递给了更多的观众。今夏,根据讲课整理、编辑而成的《许子东现代文学课》一书付梓出版。读者用手机一扫封底的二维条码,马上又可看到上课的实况。那些跑题的、借题发挥的“闲话”,被编辑用旁批小注的方式单独列出来,既见得讲者的见识,又显出他对于作家们倾注的情感与理解。王德威认为,该书有“最开阔的史观,最精彩的內容,最生动的表述”,“许子东的《现代文学课》引领我们重新认识现代中国文学。”李欧梵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教科书,许子东的《现代文学课》绝对是我的首选……五四新文学运动一百周年,这本书也是一种纪念。”
在有180万人观看直播的北京新书发布会上,发言的最后,说到书中屡屡提及的“铁屋中的呐喊”,许子东的话音忽然高亢了。
“启蒙没有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会有人说)你是谁?你怎么知道你是醒着我们在睡?你有什么权力来叫醒我们?开什么玩笑,为什么我们就要被你叫醒?你看你的德里达,我看我的冯提莫,有错吗?换一个立场,我们用卞之琳的说法,你在桥上看风景,人家后面也把你当风景。所以谁叫醒谁……还有,永远不要叫醒装睡的人。”
这个素来以儒雅、潮范儿示人,在电视节目上言辞“刻薄”却始终轻声细语的跨界书生,难得地流露出了一腔愤怒与无奈。或许,这才是他的本色。
思想家和艺术家之间
人物周刊:你的《现代文学课》的脉络,介绍作家、推荐篇目的考量是?
许子东:讲课也好,书稿也好,两个目的:一是不回避主流叙述。现代文学的主流叙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邵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