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少年班走过四十年:争议淡去之后

让少年班学生公开接受媒体采访,是中科大“近十年来破天荒的一次”。

责任编辑:吴筱羽

2017年8月21日,中科大少年班新生正在军训。(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9月27日《南方周末》)

让少年班学生公开接受媒体采访,是中科大“近十年来破天荒的一次”。

为了加强对少年们的心理辅导,少年班学院3年前要求所有教职工学习并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为筛选出真正的早慧少年,又在复试中增设现学现考环节。

有老师在课上做过小调查,让父母职业为教师或工程师的学生举手,发现超过70%的少年班学生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

8名大学生中,5个未成年人。被问起有没有谈恋爱,朱元昊瞬间红了脸,低下头,全场大笑。朱元昊刚满19岁,却已是一名大四学生,年纪最小的大一新生周嘉仅14岁,直接从初二“跳”进了大学校园。

2018年9月5日下午,中科大少年班学院四楼最北侧的小型会议室内,一场座谈会在此进行,出席的有8名少年班学院学生,他们对面坐着媒体记者。会议没有主题,记者随意提问,学生依次作答。

让少年班学生公开接受媒体采访,这被少年班学院院长陈旸称为是“近十年来破天荒的一次”。

在洪荒年代过后的“科学春天”,少年班被寄托以为国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期许,又随着几位明星少年的“陨落”,有关“拔苗助长”的质疑声四起。争议声中,少年班选择了低调,既不主动回应质疑,也不作大规模的招生宣传,禁止在校学生接受采访,希望为这一教育试验创造安静的外部环境。

争议声淡去的同时,社会对“天才少年”的崇拜亦随高等教育大众化而有所降温。曾经一度有多达13所高校开办少年班,近年来陆续停办至只剩3家。而中科大少年班学院经历了两次扩容,1985年成立教学改革试点班,2010年开办创新试点班。传统意义上的少年班反而成了学院内人数最少的群体。

少年班日渐常态化。“可能是人们慢慢认识到了教育的规律。”现任少年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兰荣说。

2018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六十周年,也是少年班办学四十周年。40年来,少年班一直备受瞩目,也一直尽力抹去自己身上的“光环”。

少年班学院官网用这样一句话概括:这是成果丰硕的40年,也是风风雨雨的40年。

“到出成绩的时候了”

周嘉来自北京,父母都是外交官,他在俄罗斯度过童年,回国后上了国际学校。参加少年班选拔前,周嘉旁听了半年高三课程,遇到不会的题,他向“理工男”父亲求教。

如果按照正常轨迹在北京参加中考,周嘉一定考不上好高中,他此前完全没接触过政治、历史等文科课程。

“不可能考上好高中”的周嘉,在递交了少年班的申请材料后直接参加了高考,还考得不错。根据少年班的招生要求,须先审核考生材料,之后中科大联系各省招办,给予入围“少年”参加高考的资格,再根据高考成绩确定复试名单。兰荣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少年班学生入围复试虽没有具体分数线,但一般都比中科大当地录取分数线降低20分左右。

14岁的周嘉是座谈会上两名身着军训服装的新生之一,另一个是比他大一岁的冀桥。其他学生发言时,冀桥会时不时啃一下手指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