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NGO、公益组织试水为老服务 多元力量掀起养老风潮

在政府、企业、家庭之外,一场由基金会、NGO公益组织等多元力量参与养老市场的探索风潮正在兴起。

“虽然公益慈善整体上对养老关注不够,参与规模还是有限,但总的来看项目在增多,链条在拉长。”高华俊对未来公益组织参与养老服务探索抱有很大的期待。

责任编辑:吕宗恕

编者按

在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从2017年开始,以每年超过1000万的速度增长,我们正在步入一个快速老龄化的时代。

虽然出身不同,成长各异,但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这不仅是子女的义务,也是政府乃至全社会的责任。

我们看到国家层面有关养老的鼓励政策正在密集出台。在政府、市场、家庭三种养老力量之外,社会组织作为第四种力量正在致力于满足老年人的差异化需求,合作逐渐加深并进行有益的尝试……

正值重阳节,我们把关注点聚焦于中国养老服务,看看在这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上还有哪些值得思考和努力的地方。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家人在照顾患病的亲人。(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10月18日《南方周末》)

在政府、企业、家庭之外,一场由基金会、NGO公益组织等多元力量参与养老市场的探索风潮正在兴起。

“虽然公益慈善整体上对养老关注不够,参与规模还是有限,但总的来看项目在增多,链条在拉长。”高华俊对未来公益组织参与养老服务探索抱有很大的期待。

在中国民间养老服务市场,方嘉珂是公认的吃螃蟹者。与不少失败者相比,他是幸运者。

1994年12月,由方嘉珂牵头创办的鹤童老年公寓(后发展成鹤童公益养老集团)在天津落成。这是全国第一家由民间组织(NGO)兴办和直接管理的非营利(NPO)社会公益性福利服务专门机构。直到今天,鹤童公益养老集团在业界仍享有较高知名度。

24年前,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在中国尚未普及。直到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1995年在北京召开后,才开始有了一些新迹象。

“我当时并不知道什么是非营利组织,只知道想做养老院。”方嘉珂回忆,他原是天津中医学院教师兼医生,赴奥地利求学后于1994年归国,寻思着该做点什么。从天津护校退休的师友王桂英建议他建一所专门接收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院。

方嘉珂一直没有忘记在奥地利访学期间的经历。在当地,他近距离感受了国际上最高级别的养老护理业水平,彼时国内有救济性质的养老院与之相距甚远。出于对中国老龄化社会养老需求增长而养老市场供给不足的大致判断,他决定投身这个养老领域。

接着,方嘉珂在天津把一个破落的医院盘了下来。当时“我们没研究合法性,也没有研究盈亏问题”,方说,现在回头看,当时的做法比较超前,民间自发想干这种为老服务几乎没有。基于王桂英本身是天津护理协会的会长,自己也是医生,两人给护理之家确定的服务对象便是失能失智的老人。

“吃螃蟹”的幸运者

鹤童护理之家开张后,时任民政部部长崔乃夫来天津视察,还特地到鹤童护理之家,看看这家专门为失能失智老人服务的民间组织做得怎么样。之后,创办不久的中华慈善总会管理团队一行也赶到护理之家,&l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