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鱼咀村:一场产业扶贫的乡村实验

位于粤中北部山区的英德市,生态环境良好、毗邻珠三角腹地,一直是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这座村庄正在进行一场国企民企联手扶贫的“造血”实验。

责任编辑:吕宗恕 实习生 方诗琪

鱼咀村村民的养鸡场。(南方周末记者 汪徐秋林/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11月1日《南方周末》)

除了传统农业的种植和养殖业,碧桂园和广物控股集团扶贫工作队一致认为,文旅项目的附加值高,把鱼咀村的基础设施恢复完善好,做好相应的配套和游乐设施,结合鱼咀村本身的风景、文化历史基因,吸引城市中的人来到这里休闲旅游消费,当地的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很快就能给农民带来更多收入。

位于粤中北部山区的英德市,生态环境良好、毗邻珠三角腹地,一直是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2018年10月11日,南方周末记者在探访英德市鱼咀村时发现,这座村庄正在进行一场国企民企联手扶贫的“造血”实验。

2015年广东省将鱼咀村评定为省级贫困村时,这座村庄没有自来水,也未完成宽带的覆盖和普及,处于贫困线之下的114户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000元,大片荒置的农田无人耕种。

2016年,作为广东省广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物”)的定点扶贫地区,广物分派了人力和资金来到鱼咀村住村参与当地扶贫工作;2017年底,碧桂园同样派驻了专职扶贫帮扶小组进驻该村进行攻坚共建,至此,鱼咀村的精准扶贫工作有了除政府、村委之外的“第三方力量”,两年时间里,广物和碧桂园集团(以下简称“碧桂园”)在这个村庄中重点开展的产业扶贫,给这个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今年下发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将产业扶贫列为一项具体的精准帮扶举措。意见指出,地方要深入实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种植养殖业、林草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手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培育和推广有市场、有品牌、有效益的特色产品……将产业扶贫纳入贫困县扶贫成效考核和党政一把手离任审计,引导各地发展长期稳定的脱贫产业项目。

经过碧桂园和广物扶贫工作队的精准帮扶,鱼咀村在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上已经实现了数倍的飞跃。

后天贫困?

广东348省道从鱼咀村大门口经过。贫困像这里挥之不去的肿瘤,让走得动的村民逃离,却把老幼病残留在了村中。

鱼咀村临江而建,因地貌形如鲤鱼跃江捕物而得名。北宋时期书法家米芾曾经在此处担任县尉。发源于广东北部山区的连江在流经连州、阳山、英德后,水势从此处逐渐走缓,随后汇入北江、流入珠江、奔向大海。这里曾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柯珂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