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驼铃】中哈油气合作20年,这六方面不可忽略

中国石油在哈20年的开拓与耕耘,不但为中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添砖加瓦,也为中国深化与周边国家合作、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打开了局面。

中国石油在哈20年的开拓与耕耘,不但为中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添砖加瓦,也为中国深化与周边国家合作、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打开了局面。

这是一个传承二十年的美丽故事。

1997年,中国石油以参股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为起点,开启中哈油气合作之旅。二十年来,中国石油坚持“互利共赢、和谐发展”的合作理念,通过两国石油人与各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不断深化油气合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我代表哈萨克斯坦政府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进入哈萨克斯坦能源市场20周年表示祝贺,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先生不止一次强调,贵公司在我们国家的经营活动正积极促进和深化中哈两国经济合作。”2017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欧亚能源论坛上,哈萨克斯坦总理萨金塔耶夫为中哈油气合作二十周年专发给中国石油董事长王宜林贺信。

二十年来,经过快速良性发展,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内容不断丰富,已形成集油气勘探开发、管道建设与运营、工程技术服务、炼油和销售于一体的完整的上中下游业务链,并在非资源领域合作取得了突破;建立了一套符合当地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的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及管控体系,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石油在哈萨克斯坦都干了什么呢?具体说来,体现在六个方面:

勘探开发

1997年开展中哈油气合作以来,中国石油以哈国急需的上游勘探开发业务为突破口,开始了能源合作,救活老油田,发现新储量,既为中国石油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资源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中国石油在哈通过参股或独资运营着7个勘探开发项目;发现了哈国独立以来最大的陆上油田——北特鲁瓦油田;成功解决肯基亚克盐下油田开发难题;成功解决让那若尔油田、卡拉姆卡斯油田和热得拜油田等处于开发中后期油田的稳产上产课题,实现了高效开发。

油气管道建设

中国石油与哈油通力合作,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有效载体。共同投资建成了年输气能力550亿方的中哈天然气管道,已累计输气1900亿方以上;建成了年输油能力2000万吨的中哈原油管道,累计输油已超过1亿吨;建成了哈南天然气管道,实现了哈国“西气南送”的民生工程。

炼厂与油品销售领域

中国石油与哈油合资经营着哈国三大炼厂之一的奇姆肯特炼厂,所生产的汽油、柴油、航煤在哈国市场占有率均超过三分之一。升级改造后的奇姆肯特炼油厂将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环保达标的现代化工厂。

与当地企业合作成立的SINOOIL公司是哈国第三大油品销售公司,拥有自营加油站131座,特许加油站20座,赢得了当地用户的普遍赞誉。

装备制造

中哈两国共同关注的亚洲钢管厂产能合作项目,已于2017年4月在阿拉木图正式奠基开工建设,成为中哈非资源领域合作的一项重要成果。该项目建成后可年产大口径钢管10万吨,填补哈国大口径钢管的制造空白,并可增加长期就业岗位300多个。

科学管理

探索出既符合国际规则规范和资源国法规,又符合国内合规管理的有效管控体系,加强合规管理,全方位推行责权利有机统一的分级授权管理体系,健全完善重大事项决策机制,不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人才队伍建设

建成一支适应中亚地区环境、支撑油气合作业务快速发展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商务法律专家、技术专家的中方人才队伍,并向中石油所属中亚地区油气合作项目输送260余名管理和技术专家,有力支持了中石油与中亚国家油气合作业务的平稳、健康发展。

注重挖掘和使用资源国本土人才,积极为当地员工创造发展平台,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管理专家,形成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别、相互融合、共同进步的国际化员工队伍,当地化率达到98.3%,在哈国油气工业及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年来,中国石油努力参与当地的社会公益事业,涉及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保健和文化等领域,切实履行经济和社会责任;20年来,中哈油气业务全面呈现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多次受到中哈两国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中国石油在哈20年的开拓与耕耘,不但为中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添砖加瓦,也为中国深化与周边国家合作、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打开了局面。

(作者:王欣昀 李春晖)

网络编辑:小碧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