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国两会 | 国家监委一年之变改革“小纪委”,分设“前后台”

“中纪委出面做国际追逃追赃是找不到对接方的,因为它是政党的监督机构,没法和别的国家负责法律的机关对接。”

责任编辑:钱昊平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18年2月27日,北京,二十多家中外媒体记者受邀走进北京市监察委员会,实地了解中国新成立的反腐败工作机构的情况。时任北京市监委主任张硕辅介绍了该市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的进展,并回答了记者关心的问题。(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2月28日《南方周末》)

“中纪委出面做国际追逃追赃是找不到对接方的,因为它是政党的监督机构,没法和别的国家负责法律的机关对接。”制度反腐学者李永忠表示,国家监委的优势就在于“出面名正言顺”。

监察法规定,各级人大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本级监委的专项工作报告,组织执法检查。在秦前红的印象中,一年来全国只有个别地方做了先行尝试,大部分地方没有类似操作。

2018年末,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农民工巨晓林拥有了一份新兼职——国家监察委员会特约监察员。

包括巨晓林在内,共有50人被国家监委聘为首届特约监察员。12月17日,他们从中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委主任杨晓渡手中接过聘书,任期5年。

在推荐单位和中组部来找巨晓林谈话前,他对“特约监察员”的工作职责还有些疑惑。5年前,原监察部也曾聘请过特邀监察员,职责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还可以向监察部转递群众的检举、控告。

然而,对照2018年8月出台的《国家监察委员会特约监察员工作办法》,再听完杨晓渡在聘任仪式上的讲话,巨晓林明白,自己被赋予了一项与过去完全不同的使命:“我们不是帮国家监委监督别人,我们是被邀请去监督国家监委的。”

在2018年3月5日,国家监委呼之欲出时,杨晓渡曾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表态:“(监委)只增加10%的人,大概要增加200%以上的工作对象。但我们认为,我们不是一个超级权力机构。”3月23日上午,在中纪委机关举行了一个简短揭牌仪式后,国家监察委员会正式成立。

转眼一年已过,改革成效如何?

一次一授权

一年间,赵东平有过三个全然不同的职务。

自从2002年进入最高检反贪总局,十几年来,赵东平参与办理过多起重大职务犯罪案件,是一名资深检察官。

2018年2月25日,农历正月初十,中纪委为包括赵东平在内的102名最高检反贪总局转隶干部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然后举办了全员参与的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专题培训班开班式暨转隶干部见面会。

从检察官变成监察官,“以前是执法,现在还有执纪,我还有很多新知识要学习。”2018年4月,赵东平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九纪检监察室一处处长”的身份出现在《中国纪检监察报》的报道中。时隔半年,再次出现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时,赵东平的职务已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十四审查调查室副主任”。

从第九纪检监察室到第十四审查调查室,赵东平所在科室调整背后,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一次“低调”的内设机构改革。

2019年1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了最新的组织机构图,其内设职能部门由原本的27个增加到31个,达到史上最大规模。部门名称也发生了变化,原来的第一至第十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柯珂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