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现开工潮,投资如何洗去污名重得青睐?

投资下滑速度基本上构成了一种断崖式的变化,短期存在着过度调整的风险。

责任编辑:冯叶

2019年2月15日,湖北省武汉市,八旬老人用上了物联网技术,让子女实现了远程24小时看护。(东方IC/图)

投资下滑速度基本上构成了一种断崖式的变化,短期存在着过度调整的风险。

过去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融资主要依靠商业银行信贷,当前应该依靠国债、地方债、民间投资与财政资金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债务更加透明。

“过度的借贷,已经开始挤压居民的消费行为。”

“很多地方都迎来了‘开工潮’。”广东省一位地市级发改委负责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近期基建项目审批加速,甚至2018年因信贷收紧而难以推进的项目,也重新获得了资金。

春节假期后一周,许多省市都集中召开了加快基建项目投资的会议。

江苏将会议主题定为“交通强省”。在全省重大交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共计41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158.8亿元。

多个重大交通工程也被写进2019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全年安排省重点项目投资6500亿元,交通运输基本建设将计划完成投资1200亿元。

各大省份除了比力度,还在拼速度。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在全省动员大会上强调,要狠抓项目落地、加快建设进度、解决资金不足等突出问题。湖北省发改委主要负责人则称,为了做好2019年投资开门红工作,多个重大项目已集中在春节前开工。

南方周末记者粗略统计,在目前24个省份已公布的2019年投资计划中,关于基建投资的总额已累计超2万亿元。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亦提出,全年将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灾害防治、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作为基建“晴雨表”的挖掘机数量正在持续攀升。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月—2月,纳入统计的25家主机制造企业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30501台,同比涨幅39.9%。

过去十余年间,一种认知渐渐流行起来: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在中国长期失衡,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而消费和内需不足。

但如今,基建投资又开始加速,支持投资拉动的声音也渐渐高起来,这意味着什么?

投资失速

对于中国来说,基建投资一直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中国此前经历过三次明显的基建宽松时期。

第一次是在1998年,外部有亚洲金融危机,内部经济增长乏力;2008年第二次投资潮,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向全球蔓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夏 校对:胡晓菲 胡欣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