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逝世五百年,我们给他写了一封信

后天,2019年5月2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天才艺术家达·芬奇去世500周年纪念日。

“从长度上,达·芬奇领先他的时代,不是一星半点,而是以世纪计。从广度上,他超越他的同行,不是简单的多才多艺,而是百科全书式的跨界。”

责任编辑:杨子

2019年5月2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天才艺术家达·芬奇去世500周年纪念日。

“从长度上,达·芬奇领先他的时代,不是一星半点,而是以世纪计。从广度上,他超越他的同行,不是简单的多才多艺,而是百科全书式的跨界。”

写给莱昂纳多·达·芬奇的一封信


亲爱的莱昂:

你从来不曾认识我,我却在很多个日子里想象过你。在世界不同城市的博物馆里,站在你的画前,听任浑身鸡皮疙瘩站起来。这种混杂着狂喜和恐惧的感情,在我的时代有一个惊悚的名词,叫做“颅内高潮”。你是第一代解剖达人,我想我不需要向你解释什么叫做“颅内”。我的手机甚至一度用你做过屏保——你肯定不知道这是啥意思,那就等于是你那个时代的女性在脖子上公然挂出刻有你容颜的cameo呢。

《最后的晚餐》

我的书桌上放着一张素描,我写这封信的时候随时可以抬头看见它,它是一位十八世纪的画家用你爱用的银尖笔,棕色墨水,模仿你的笔触,画了《最后的晚餐》的局部:圣彼得摆出一个意味深长的手势,指向耶稣心爱弟子约翰的脖子,约翰低头垂目,似在昏睡。在以你的名字命名的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中,这一部分被认为是基督教千百年来隐藏至深的一个谜,而你洞察了这个谜底,并把它藏在了画里。小说认为,这个昏睡的人并非约翰,而是基督的爱人玛丽亚,她当时已有身孕——这就是导致了后来十字军东征的圣杯之谜。这部小说极度畅销,在全球卖出了接近1000万册,并且被改编成电影。据说,小说中对你画作的这些解读,并非空穴来风的虚构,它代表了几个世纪以来少数学者的猜测。

莱昂纳多·达·芬奇

可能因为对你的画作太过熟悉,我无法忍受在家里悬挂任何一张复制品,这幅来自十八世纪的临摹之作是我目前比较能够接受的一种赝品。因为它仍属旧物,带有时间的痕迹;还因为我觉得画画之人在面对着圣玛利亚感恩堂那堵墙体临摹的时候,那幅著名的壁画还没有面目全非。当然,这可能是我一厢情愿。

是的,我来自未来,来自东方。自从你倒在法国国王的怀里死掉之后,已经五百年过去了。今年,全世界的美术馆都在竞相举办你的追思展览,可是拥有这个实力的机构凤毛麟角。比起你旺盛的好奇心来,你画得可真是太少了。你不知道它们现在有多贵!贵到那些最财大气粗的美术馆都付不起托运画作的保险费了。去年,一幅新近被判定是你真迹的《救世主》拍出了4.5亿美元的天价。你对美元可能没有概念,在你的时代甚至还没有美国这个国家,可我也不知道它们能换算成多少弗洛林金币,反正就是多到数也数不完——话说,那幅画到底是不是你画的?请你不要这样含笑不语。

《救世主》

扯远了,我是说,今年到处都是关于你的展览。可惜,除了几家得天独厚的顶级博物馆之外,好多地方的人们并不能看到真迹。他们不得不满足于用声光电的方式,去看那些复制品。你的作品,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活了起来,并且能动。如果你还活着,你一定会对此深感兴趣,它们比你为米兰大公筹备的任何一场庆典都更为鲜活。你虽然画画不多,但留下的手稿足够丰富。梅尔兹是好样的,不愧是你赏识的关门弟子、你正式收养的继承人。这位贵族青年很好地保护了你托付给他的手稿。在这么多年里,记载着你奇思妙想的数千张笔记并未流散,它们被一代代地传递了下来,直到现在,还在源源不断地给人类提供启迪和勇气。你知道吗?你这个左撇子,为了读懂你那些从右往左反写的文字,人们在展览你文稿的时候要附上一面镜子,这样他们就可以从镜像中读懂你的意思了。一开始,他们甚至以为那是你为了保密而自行发明的独特文字呢。

你这会儿正在暗自发笑,你确实有很多秘密,是不是?

关于你,我有很多疑问,我采访过一些研究你的专家,可惜他们无一例外地语焉不详。答案在风中飘,我想,只好亲自问问你本人了。希望你看到这封信之后,能给我一个回答。你可以托梦给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突然给我某个线索作为指示。希望你的编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解树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